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小题1: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5分)
小题2:本诗的颔联与颈联写景富有特色,请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1分)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1分)“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1分)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2分)
小题2: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2分)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2分)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先答首联与题目的对应关系,首联是景物描写,再答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题2:本题注意三个点:一是景情关系;二是动静结合手法;三是表达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彦先雨夜见柬①
钟惺
萧然形影自为双,旅况乡心久客降②。
历尽严霜如落叶,听多寒雨只疏窗③。
[注]①见柬:送信给我。②降:抑制。③疏窗:有缝隙的窗户。
(1)“萧然形影自为双”一句在写作方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第二句“旅况乡心久客降”为了使诗歌押韵做了调整,你认为正常的语序是怎样的?它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反衬(对比)的手法。“自”是自己,孤单一人;“双”,两个,即自己和自己的影子。诗人本来十分孤独,但用形影成双表现孤灯之下的状态,更深刻地表现出自己此时孤单的处境和凄凉的心境。
(2)应该是“旅况久客降乡心”,意思是长时间客居他乡,纷杂的旅途境况,使诗人抑制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强调久居异乡的羁旅之苦,因为不能回乡,只好抑制住自己的思乡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①
天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 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②,谈笑净胡沙③!
[注]①叶梦得,生活于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此词为作者晚年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族发动的战争。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霜信报黄花”,黄花即菊花,词句倒装,意实为“黄花报霜信”。
B.“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C.作者所居并不靠海而临太湖,“沧海”指烟波浩渺的万顷湖光。
D.“边马怨胡笳”,表现出强敌压境,边马哀怨的悲凉战争气氛。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小屋、迂回曲折的山路,表现出隐居之处的清幽。
B.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有曲折回荡之美。
C.一个“恨”字,落笔沉重,表现对异族入侵的郁愤,成为笼罩通篇的感情基调。
D.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颇似苏轼,而从风格看这首词也确应属于“豪放词”。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句中,没有使用典故的一句是(? )?
A.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据《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
B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