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8 18:26:46 【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整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几个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意对即可)
2、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景,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①。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②。
注?①“偶”即“遇”。②“持竿叟”,严子陵曾在若耶溪附近地域的富春江隐居垂钓。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能揭示全诗主旨的一个词语。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的景与情简要赏析。
答:?
?


参考答案:“幽意”(或“幽”)。作者在诗中描写了清幽之景:晚风习习,吹拂着游船,船几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南斗星闪耀,水潭上月光溶溶、烟雾茫茫,还有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由夜景的清雅,作者更觉世事纷扰,不如这种幽居独处、不问世事、随遇而安、放任自适的归隐生活,由此表达自己追慕“幽意”的人生意趣。


本题解析: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
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
(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字,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的字,  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的字)  
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答题模式
1、指出该字(或该词)在表达主旨上所起的作用;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该词)写了哪些内容;3、分析该字(或该词)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意对即可)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①!
[注]: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小题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词的下阕中,“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词的上阕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①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或“前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作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惆怅失落;②后两句中将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
(答出对比给1分,分析出一处给2分,分析出两处给3分。答“虚实结合”亦可。)
小题2:表达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湖的愤懑不平之情。(两点情感各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宫词
【唐】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小题1: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诗中“美人”这一形象。(5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美人”不受宠幸,孤独寂寞,没有人身自由,对宫中森严制度恐怖气氛感到恐惧。答题时必须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小题2:反衬。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裸露无遗。


本题解析:
小题1:此诗表达宫女幽禁深宫的苦愁思绪,构思独特,新辟蹊径。一般的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
小题2: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