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A.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周景王之无射也 B.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C.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D.今以钟磬置水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参考答案:小题1:D (D项中的“殆”意为“大概”)
小题1:A (“之”,结构助词,的。B、表转折/表并列。C、兼词,于此/形容词词尾。D、把/用)
小题1:D(“合作考察”错)
小题1:(1)赵国如果一定要让赵括担任将军,使赵军破灭的一定是赵括。(评分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2分)②将:让……担任将军,1分)
(2)秦国的应侯拿出千金到赵国实施反间计,说:“秦国害怕的,只是赵括罢了。”(评分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2分)②行:拿出、拿了,1分;③独:只是、唯独,1分)
(3)秦王听到赵括已经担任赵国的将军,就暗中派遣白起代替王龁,于是战胜了赵国。(评分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2分)②阴:暗中、暗地里,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登高而招,?,而见者远;顺风而呼,?,而闻者彰。假舆马者,?,而致千里;假舟楫者,?,而绝江河,?,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孟子·告子上》)
长桥卧波,??复道行空,???,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参考答案:
(1)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
(2)故不为苟得也?故患有所不辟也
未云何龙?不霁何虹?高低冥迷
本题解析: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注意不写错别字。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节选)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窃怪天下之诸侯(私下)
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过失)
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排斥,抵御)
D.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困窘)
2.下列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彼秦者将何为哉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未可专以罪秦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
D.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 子孙视之不甚惜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辙和李桢认为六国灭亡原因的一项是( )
A.①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②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B.①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②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C.①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②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D.①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②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秦者将何为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A
3.C
4.A
5.(1)由韩、魏两国对付泰国,而齐、楚、燕、赵四国在自己境内休养生息。
? (2)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 (3)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
? (4)所以终于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非人之所能为也
B.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C.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D.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将下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1)其叔父数言之于嵩?(2分)
(2)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2分)
参考答案:①他的叔父屡屡到曹嵩跟前提及(太祖之事)
②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瞒啊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辨析并修改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