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郑既知亡矣——(已经)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文饰)
B.岂不遽止——(立刻)
何厌之有——(讨厌)
C.以旌其所为——(表扬)
郑国实赖之——(倚靠)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而)
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③公都子曰:“滕更【注】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
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孟子?尽心上》)
【注】 滕更:滕国国君的弟弟。
小题1:从孟子“不答”滕更这件事,可以看出求学应抱有什么样的态度?请根据选段③简要说明。(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孟子“不答”滕更,是否违背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聪敏好学,善记诵,及弱冠,游学四方,艺业大进。延祐五年,登进士第,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多系囚,苗请疏决之。知州以为囚数已上,部使者未报,不可决。苗曰:“设使者有问,请身任其责。”知州乃勉从之,使者果阅牍而去。岁饥,白郡府,未有以应。会他邑亦以告,郡府遣苗至户部以请,户部难之,苗伏中书堂下,出糠饼以示曰:“济宁民率食此,况不得此食者尤多,岂可坐视不救乎!”因泣下,时宰大悟,凡被灾者,咸获赈焉。有官粟五百石,以借诸民,期秋熟还官。及秋,郡责偿甚急,部使者将责知州,苗曰:“官粟实苗所贳,今民饥不能偿,苗请代还。”使者乃已其责。单州税粮,岁输馆陶仓,距单五百余里,载驮担负,民甚苦之,春犹未足。是秋,馆陶大熟,苗先期令民籴粟仓下,十月初,仓券已至,省民力什之五。
辟御史台掾,除山东廉访司经历,历礼部主事,擢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建言严武备以备不虞,简兵卒以壮国势,全功臣以隆大体,惜官爵以清铨选,考实行以抑奔竞,明赏罚以杜奸欺,计利害以孚民情,去民贼以崇礼节。皆切于时务,公论韪之。天历初,文宗诏以建康潜邸为佛寺,务穷壮丽,毁民居七十余家,仍以御史大夫督其役。苗上封事曰:“臣闻使民以时,使臣以礼,自古未有不由斯道而致隆平者。陛下龙潜建业之时,居民困于供给,幸而获睹今日之运,百姓跂足举首,以望非常之恩。今夺农时以创佛寺,又废民居,使之家破产荡,岂圣人御天下之道乎?昔汉高帝兴于丰、沛,为复两县,光武中兴南阳,免税三年,既不务此,而隆重佛氏,何以满斯民之望哉!且佛以慈悲为心,方便为教,今尊佛氏而害生民,无乃违其方便之教乎?台臣职专纠察,表正百司,今乃委以修缮之役,岂其礼哉?”书奏,御史大夫果免督役。入为监察御史。文宗幸护国仁王寺,泛舟玉泉,苗进曰:“今频年不登,边隅不靖,政当恐惧修省,何暇逸游,以临不测之渊乎?”帝嘉纳之,赐以对衣上尊,即日还宫。台臣拟苗佥淮东廉访司事,以闻,帝曰:“仍留盖御史,朕欲闻其谠言也。”以丁外艰去,免丧,除太禧宗禋院都事。中书檄苗行视河道,还言:“河口淤塞,今苟不治,后日必为中原大患。”都水难之,事遂寝。? (《元史·盖苗传》)
1.下列对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善记诵,及弱冠
弱冠:男子20岁
B.既不务此,而隆重佛氏
隆重:盛大
C.无乃违其方便之教乎
无乃:恐怕
D.百姓跂足举首,以望非常之恩
非常:不一般
2.下面各组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使者果阅牍而去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臣闻使民以时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使者乃已其责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昔汉高帝兴于丰、沛
良曰:“长于臣”
3.下列各项均表现盖苗“张目敢言”的一项是
[? ]
①州多系囚,苗请疏决之
?②设使者有问,请身任其责
③白郡府,未有以应
④官粟实苗所贳,今民饥不能偿
⑤臣闻使民以时,使臣以礼
⑥今苟不治,后日必为中原大患
A.①④
B.②⑤
C.③⑤
D.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州因为囚犯的数量已经上报,部使者还没有回复,自己不能决定。
B.为解除民众的饥荒,盖苗声泪俱下地向户部诉说民众疾苦。
C.为了减省民力,在运送税粮之前,盖苗让百姓就近买粮食充做税粮。
D.文宗打算改建佛寺,盖苗从两个方面向皇帝建言,收到了一定效果。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愈 始 闻 而 惑 之 又 从 而 思 之 盖 贤 者 也 盖 所 谓 独 善 其 身 者 也 其 贤 于 世 之患不 得 之 而 患 失 之 者 以 济 其 生 之 欲 贪 邪 而 亡 道 以 丧 其 身 者 其 亦 远 矣 又 其 言 有 可 以 警 余 者 故 余为 之传 而 自 鉴 焉。 ?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6分)
2分层概括以上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为语文版教材所用,标点依据人教版教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吊:安慰
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等到
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矜:自夸
D.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鉴:明察
2.以下句子中,全都是李密必须尽孝的理由的一组是(? )
①祖母刘悯(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表达了对祖母的孝情、对朝廷催责的畏惧、处境狼狈的忧虑、感念国恩的忠诚等情感,诚恳真挚,感人至深。
B.文章开头的“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概括了李密早年遭遇的不幸,起笔酸楚,奠定了全文悲凉的基调。
C.李密提及曾在蜀汉做官的经历并极力自贬,其实暗含怀念旧朝之情,委婉地表明了不事二主之心。
D.在最后一段中,面对忠与孝的矛盾,李密申述自己的难处,恳求允许他终养祖母,先尽孝后尽忠。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