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8 18:45:47 【

1、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守归园田?拙:不善于在官场逢迎取巧。
B.山不厌高,水不深?厌:满足。
C.可怜体无比?可怜:值得同情。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杨柳随风摇曳披拂的样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比较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奉宣室何年?
②奏流水何惭 ?
③识盈虚有数?
④非谢家宝树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宪问》)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不为自己的主子公子纠而死,反而去辅佐齐桓公是不仁的。
B.孔子认为管仲为国为天下老百姓带来福祉,消除天灾难,称得上是真正的“仁”。
C.在孔子看来,管仲不仅辅佐齐桓公在诸侯中称霸,而且使中原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
D.孔子认为管仲有大仁,守大信大节,间接批评子路、子贡以小信用论人,目光短浅。

(2)你赞同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吗?请结合文本简述你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1)D(这是孔子以大公立论,并着眼于天下人民所受之惠,为子路、子贡解释疑问,并非“间接批评子路、子贡目光短浅”)
(2)示例:我赞同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如果仅仅论公子纠死而管仲不死且为公子纠敌人相这事,管仲是必遭唾骂的,至少可以称为不义、不信。但孔子却能超越这一件事,从管仲的一生看,从管仲为桓公相之后的功绩所做出的贡献来评价,客观全面。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忧心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
B.彼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
C.匪来贸丝,来我谋/即:就
D.女也不,士贰其行/爽:过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张凝,沧州无棣人。少有武勇,倜傥自任。乡人赵氏子以材称,凝耻居其下,因挟弓与角胜负。约筑土百步射之,凝一发洞过,矢激十余步,抵大树而止,观者叹服。节帅张美之,召置帐下。太宗在藩邸,闻其名,以隶亲卫。淳化初,以其有材干,授洛苑使,凝领肃州刺史。真宗践祚,迁北作坊使。成平初,契丹南侵,凝率所部兵设伏于瀛州西,腹背奋击,挺身陷敌。凝子昭远,从行。即单骑疾呼,突入阵中,掖凝出,左右披靡不敢动。明年,契丹兵大至,车驾大名,凝据要害,断其归路。契丹宵遁,凝纵兵击之,尽夺所掠。四年,召还。时斥候数扰,转运使刘综惧飞挽不给,问计于凝。凝曰:“今当深入,因敌资粮,不足虑也。”乃自白豹镇率兵入敌境,生擒贼将,斩首五千余,降九百余人。庆州胡家门等桀黠难制,凝因袭破之。又熟户与生羌错居,颇为诱胁,凝引兵至八州原,降百七十余族,边境获安。时王超为总帅,以大兵中山,朝议择凝与魏能分握精骑,俟契丹至,则深入以牵其势。时魏能逗挠,退保城堡,众皆愤悱,责让能,凝独默然。或问之,凝曰:“能粗材险愎,既不为诸君所容,吾复切言之,使其心不自安,非计也。”上闻而嘉其有识。车驾观兵澶渊,凝率众抵易州。既而契丹受盟北归,所过犹侵剽不已,遂以凝为缘边安抚使,提兵蹑其后,契丹乃不敢略夺。改高阳关部署。明年议劳,就加殿前都虞候,卒。凝忠勇好功名,累任西北,善训士卒,缮完器仗,前后赏赐多以犒师,家无余资,京师无居第。真宗悼惜之,赠彰德军节度,遣中使护还京,官给莽事,厚恤其家。(选自《宋史·卷二百七十九》,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帅张美壮之?壮:赞赏? B.以大兵顿中山?顿:屯驻
C?.车驾幸大名?幸:宠爱? D.遣中使护丧还京?丧:灵柩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凝“有识”的一组是(3分)
①凝一发洞过,观者叹服?②今当深入,因敌资粮,不足虑也
③朝议择凝与魏能分握精骑?④吾复切言之,使其心不自安,非计也
⑤庆州胡家门等桀黠难制,凝因袭破之?⑥家无余资,京师无居第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凝年轻时威武勇猛,豪爽自信。他曾与同乡相约比试射箭,观看的人对他的技艺都很赞叹佩服。后来,节度使张美把他召到帐下。
B.太宗做藩王时,听到张凝的名声,就召他到王府作侍卫。淳化初年,官授洛苑使,兼任绣州刺史,后来,太宗又提拔他担任北作坊使。
C.张凝有智谋,善用兵。咸平二年,契丹大举入侵,张凝占据险要地势,截断契丹军队的退路,乘敌军逃跑之机,纵兵追击,取得了胜利。
D.张凝为官清廉,所受的赏赐大多用来犒劳军队;他死后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京城没有府第。真宗为此哀伤惋惜,对他的家人优厚抚恤。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乡人赵氏子以材称,凝耻居其下,因挟弓与角胜负。(5分)
(2)时魏能逗挠,退保城堡,众皆愤悱,责让能,凝独默然。(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同乡有个姓赵的年轻人因为有才干而出名,张凝觉得名气在他下面是耻辱的,于是带着弓箭和姓赵的较量胜负。(2)当时魏能因为害怕而躲避敌人,退兵保守城堡,大家都感到愤慨,指责魏能,唯独张凝沉默不语。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可知,幸:到,临(皇帝到哪,叫幸)。所以选C。
小题2: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表明张凝“有识”。①显示张凝的箭术高超,②只是朝廷任命的,⑥表现张凝清廉。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选C。
小题3: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选项“太宗又提拔他担任北作坊使”,人物表述不正确,对应的原文“真宗践祚,迁北作坊使”。所以选B。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称:出名,耻:觉得耻辱,角:较量胜负” “逗挠:因为害怕而躲避敌人,愤悱:愤慨,让:指责。”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辨析并修改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