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8 18:52:48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②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注释:①孟敬子,鲁国大夫。②笾豆:“笾”古代一种竹制的礼器,祭祀时用于盛果脯,“豆”古代盛食物盛肉的器皿。(3)伐:夸耀。 (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8.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曾子病危时对鲁国大夫孟敬子的嘱咐。后来沿用这一说法,常用于一个人临终前对别人的真诚的劝告。 B.曾子提出君子应重视三个方面的道德——容貌谦和严肃、脸色正派庄重、言词得体,以此来提高修养。 C.曾子认为国家政事的处理要符合礼的规范,祭祀和礼节仪式应由主管的官吏去办。 D.第二则材料中“犯而不校”是曾子对犯了错误而不愿改正的人的批评。
| 9.曾子和颜回都认为学习上应保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选段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8.D(“犯而不校”应解释为被人冒犯而不去计较,表现一种宽阔的胸怀和忍让精神。) 9.学习上,既要向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学习,又要向少知识少才能的人学习,要保持谦虚不自满的态度。
本题解析:8.D(“犯而不校”应解释为被人冒犯而不去计较,表现一种宽阔的胸怀和忍让精神。) 9.从三人不同的语言里归纳出他们在学习上的谦逊态度。 【译文】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评析】 曾子在这里所说的话,完全秉承了孔子的思想学说。“问于不能”,“问于寡”等都表明在学习上的谦逊态度。没有知识、没有才能的人并不是一钱不值的,在他们身上总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所以,在学习上,即要向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学习,又要向少知识、少才能的人学习。其次,曾子还提出“有若无”、“实若虚”的说法,希望人们始终保持谦虚不自满的态度。第三,曾子说“犯而不校”,表现出一种宽阔的胸怀和忍让精神,这也是值得学习的。 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子在临死以前,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所以他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一方面表白他自己对孟敬子没有恶意,同时也告诉孟敬子,作为君子应当重视的三个方面。这些道理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颜渊额言语表现了谦虚不自满的可贵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请给下列各句加粗字选出恰当的解释。 (1)拔 A.拔出来 B.提拔 C.突出,高出 D.攻取,占领 ①势拔五岳掩赤城(? )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③今者项庄拔剑舞(? ) ④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 (2)回 A.回旋,运转 B.迂回,曲折 C.回旋 D.返回 E.重新拿回来 ①虎鼓瑟兮鸾回车(? )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 ) ③添酒回灯重开宴(? ) ④回清倒影(? ) ⑤廊腰缦回(? ) (3)还 A.返回 B.交还 C.转身,回转 ①别君去兮何时还(? ) ②(扁鹊)望而还走(? ?) 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 )
参考答案:(1)①C ②B ③A ④D (2)①A ②D ③E ④C ⑤B (3)①A ②C ③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川泽纡其骇瞩 纡:纡回曲折 B.云销雨霁霁:雨过天晴 C.俨骖騑于上路俨:整齐的样子 D.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临:靠近
|
小题2: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秋水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晚秋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小题3:对文中运用的典故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然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愤世嫉俗而放任自流。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遥襟甫畅,逸兴遄飞。(2分)
译文: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4分)
译文: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登高望远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脱俗的兴致油然而生。(2)关山难以越过,谁可怜不得志的人?萍水相逢,都是客居他乡的人。
本题解析:
小题1:临:从高处往下探望。回到语境中就可揣摩出,实词 的理解一定要结合上下文。
小题2:虚实结合,“渔舟”“雁阵”均为实写的眼前之景, “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为作者想象之景,为虚写。
小题3:从贾谊本身讲,并无对皇帝的怨恨,从“非无圣主”可见。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第一句注意“甫、遄”, “甫”解释为“顿时”,“遄”解释为“油然”;第二句翻译简单没有难点。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苟余情其信芳 自可断来信
B、留待作遗施 采之欲遗谁
C、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D、始适还家门 少无适俗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为加粗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