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8 19:03:05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3)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
小题1:孔子认为实践“仁”的途径是什么?(2分)
小题2:根据所给的三则材料,从个人修养角度谈谈儒家提出的德治的意义。(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小题2:道德具有自净、自羞、自律、自省的功能,一个人拥有了道德,心中就能常驻羞耻心,能自我约束,自我反省。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名著阅读的题目,浙江的考卷明确了对《论语》的考核,并且指定了篇目,记住指定篇目的内容、思想即可,关于探究的题目,有自己的观点,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又中宏辞。郭子仪辟佐朔方府,子仪入朝,使主留事。李怀光与监军阴谋矫诏诛大将等,以动众心,欲代子仪。黄裳得诏,判其非,以质怀光,怀光流汗服罪。于是诸将狠骄难制者,黄裳皆以子仪令易置,众不敢乱。
入为侍御史,为裴延龄所恶,十期不迁。贞元末,拜太子宾客,居韦曲。时中人欲请其地赐公主,德宗日:“城南杜氏乡里,不可易。”迁太常卿。时王叔文用事,黄裳未尝过其门。婿韦执谊辅政,黄裳劝请太子监国,执谊日:“公始得一官,遽开口议禁中事!”黄裳怒日:“吾受恩三朝,岂以一官见卖?”即拂衣出。
皇太子总军国事,擢黄裳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是,夏绥银节度使韩全义愉佞无功,因其来朝,白罢之。俄而刘辟叛,议者以辟恃险,讨之或生事,唯黄裳固劝不赦,因奏罢中人监军,而专委高崇文。凡兵进退,黄裳自中指授,无不切于机。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日:“公不奋命者,当以涟代。”崇文惧,一死力缚贼以献。蜀平,群臣贺,宪宗目黄裳日:“时卿之功。”
始,德宗创艾多难,务姑息藩镇,每帅臣死,遣中人伺其军,观众所欲立者,故大将私金币结左右,以求节制,晏年尤甚,方镇选不出朝廷。黄裳每从容具言:“陛下宜鉴贞元之弊,整法度,睃损诸侯,则天下治。”帝尝问前古王者所以治乱云云,黄裳知帝锐于治,恐不得其要,因推言:“王者之道,在修己任贤而已。王者择人任而责成,见功必赏,有罪信罚,孰敢不力!”帝以黄裳言忠,嘉纳之。由是平夏、翦齐、灭蔡、复两河,以机秉还宰相,纪律设张,赫然号中兴,自黄裳启之。
元和二年,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河中、晋绛节度使,俄封邠国公。明年卒,年七十。
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枢葬焉。尝被疾,医者误进药,疾遂甚,终不怒谴。然除吏不甚别流品,通馈谢,无洁白名。当大政未久,不究其才,及处外,天下常所属意。卒后数年,御史劾奏黄裳纳邠宁节度使高崇文钱四万五千缗,按故吏吴凭及黄裳子栽,辞服。帝念旧功,但流凭昭州,原载不问。?
(《新唐书》卷一百八十二·列传第九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除吏不甚别流品除:任命,授职。
B.以机秉还宰相秉:通“柄”,权力,权柄。
C.黄裳未尝过其门过:经过。
D.阴谋矫诏诛大将矫:假传(命令)。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明杜黄裳“善谋”和“雅澹”的一组是(?)
A.①自中指授,无不切于机②医者误进药,疾遂甚,终不怒谴
B.①以辟恃险,讨之或生事②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
C.①得诏,判其非,以质怀光②为裴延龄所恶,十期不迁
D.①赫然号中兴,自黄裳启之②纳邠宁节度使高崇文钱四万五千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黄裳针对藩镇长官长期呆在朝中、不理政务的现实,常常劝说德宗皇帝,以贞元年间的弊政为借鉴,整顿法度,削减藩镇特权,皇帝欣然采纳,于是带来了中兴的局面。
B.杜黄裳任太常卿时,曾劝辅佐朝政的韦执谊请求太子监理国政,韦执谊并未以礼相待,杜黄裳愤怒地说,我受三朝恩惠,岂能因一个官职出卖自己,说完拂袖而出。
C.杜黄裳为门下侍郎时,刘辟叛乱,他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武力平叛,奏请免除宦官监军,专门委托高崇文平叛。凡是军队的进退,黄裳都参与指挥,无不合乎军机。
D.杜黄裳曾奉命主持朔方府军务,李怀光与监军趁郭子仪入朝,暗中谋划假传圣旨制造混乱,想趁机取代郭子仪。黄裳得到诏书,判明真伪,果断采取措施,稳定了局面。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者择人任而责成,见功必赏,有罪信罚,孰敢不力?(5分)
(2)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1)君王选择合适的人选而任用他,并要求他把事情做成功,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谁敢不尽力?(任:任用。责成:要求成功。信:确实,必定,一定。孰:谁。不力:不尽力。5处,每处1分)
(2)当初不被韦执谊礼待,等到韦执谊失势,尽力营救.


本题解析:
小题1:过:访,探望。
小题2:“雅澹”即儒雅淡泊,心态平和。B项①不是杜黄裳的看法;C项②不能表明说明杜黄裳“雅澹”;D项②表明杜黄裳受贿,不能表明他“雅澹”
小题3:“藩镇长官长期呆在朝中、不理政务”错。原文 “方镇选不出朝廷”意思是说:藩镇长官的人选不是由朝廷派出,而是由藩镇自行废立
参考译文:杜黄裳,字遵素,京兆万年县人。考中进士,又考中宏辞科。郭子仪征召他辅佐朔方府,子仪入朝,让杜黄裳留下来主持军中事务。李怀光与监军暗中谋划假传圣旨诛杀大将等事,以此扰乱军心,想趁乱取代郭子仪。黄裳得到诏书,判断这是假的,拿来质问李怀光,怀光吓得流汗认罪。于是诸将当中凶狠骄横难以控制的,黄裳都以郭子仪的名义撤换掉,众人不敢作乱。
入朝做了侍御史,为裴延龄所嫉恨,十年得不到升迁。贞元末年,拜为太子宾客,居住在韦曲。当时宦官想请求皇上将韦曲的土地赐给公主,德宗说:“城南是杜黄裳的家乡,不能动。”升任太常卿。当时王叔文掌权,黄裳不曾登门拜访。王叔文女婿韦执谊辅佐朝政,黄裳劝韦执谊请求太子监理国政,韦执谊说:“先生刚得到一个官职,就立刻开口议论宫禁中的事吗!”黄裳愤怒地说:“我受三朝恩惠,岂能因一个官职出卖自己的良心!”立刻拂袖而出。
?皇太子总理军国大事,提拔黄裳做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时,夏绥银节度使韩全义憸佞无功,趁他来朝,上奏皇帝罢免了他。不久刘辟叛乱,议论的人认为刘辟占据险要的地势,征讨他或许会生出事端,只有黄裳主张不能赦免,于是奏请免除宦官监军,而专门委托高崇文平叛。凡是军队的进退,黄裳在朝中指点,无不合乎军机。崇文向来畏惧刘澭,黄裳派人传话说:“你如果不尽力,就让刘澭取代你。”崇文畏惧,拼死努力,最后捆上刘辟献给朝廷。蜀地平定,群臣祝贺,宪宗看着黄裳说:“都是你的功劳啊。”
当初,德宗面临的困难很多,总是姑息藩镇,每当节度使死了,派宦官考察他的军队,看众人想推举的人是谁,因此大将私下里用重金收买身边的人,希望能够节制军队,和平年代尤其严重,方镇人选不由朝廷派出。黄裳常常从容地说:“陛下应该以贞元年间的弊端为借鉴,整顿法度,削减诸侯的特权,那么天下太平了。”皇帝曾经问他前代君王如何使国家太平,黄裳知道皇帝锐意治理天下,恐怕不得要领,于是说:“君王之道,在于加强品德修养任用贤臣而已。君王选择合适的人而任用他,并要求他成功,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谁敢不尽力?”皇帝认为黄裳的话出于一片忠心,赞许并采纳了。从此平定了夏、翦除了齐、灭掉了蔡、收复了两河地区,把权利还给了宰相,法度森严,依法治国,赫然号称中兴,这种局面是从杜黄裳开始的。
元和二年,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身份,做河中、晋绛节度使,不久封为邠国公。第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岁。
杜黄裳善于随机应变,有辅佐帝王的雄才大略。性情儒雅澹泊,不曾触怒别人。当初不被韦执谊礼待,等到韦执谊失势,尽力营救;韦执谊死后,上表请求送还他的灵柩安葬。曾患病,医生给错了药,病情于是加重,最终也不生气谴责医生。但任命官吏不太区分品行等级,接收贿赂,没有清廉的名声。做节度使时间不长,没能尽其才,到地方任职后,众望所归。死后几年,御史弹劾上奏杜黄裳收受邠宁节度使高崇文贿赂钱四万五千缗,查究他的门下故吏吴凭以及杜黄裳的儿子杜载,两人供认不讳。皇帝念黄裳旧功,只是流放吴凭到昭州,原谅杜载不再问罪。高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然,犹有未树也。
②此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④彼恶乎待哉。
A.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民坌集,皓恐其纷竞,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
时谇遣使金国,张浚荐洪皓,皓至太原,留几一年,金遇使人礼日薄。及至云中,粘罕迫其仕刘豫,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碟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问,愿就鼎镬无悔。”粘罕怒,将杀之。帝一酋目止剑士,为之中跪请,得流冷山。
冷山,地苦寒,陈王悟室聚浇地。悟堂敬皓,使教其八子。或二年不给食。盛夏衣粗布,尝大雪薪尽,以马失然火煨面食之。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之。悟宣或答或默,忽发怒曰:“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许,谓我不能杀汝耶?”皓曰:“自分当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悟室义之而止。后兀术杀悟室,党类株连者数千人,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
绍兴十年,因谍者赵德,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言:“顺昌之役,金人震惧夺愧,燕山珍宝尽徒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王师丞还,自失机会,今再举尚可。”未几,金主以生子大赦,许使人还乡,皓与张邵,失弁三人在遣中。
十三年七月,见于内殿,力求郡养母。帝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轼不能过,岂可舍朕去邪!”
出知饶州。年六十八,卒。帝闻皓卒,嗟异之。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性急义,当艰危中不少变。范镇之孙祖一半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
(节选自《宋史·洪皓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白守邀留之邀:邀请。
B.万里衔命衔:接受。
C.自分当死分:料想
D.意欲捐燕以南弃之捐:舍弃
小题2: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洪皓“有节操”、“急于义”的一组是
A.皓恐其纷兢,乃别以青白帜②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
B.①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 ②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之
C.①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②王师丞还,自失机会,今再举尚可
D.①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②范镇之孙祖平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州发生水灾,灾民闻听赈济聚集而来,洪皓但心他们乱中争抢,就用青白旗加以区分,在手上涂墨来标记,使赈灾有序有果。
B.洪皓出使金国,粘罕强迫他作刘豫的属官,洪皓慷慨陈词,表达了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情怀,惹怒粘罕,差点被害。
C.洪皓流放冷山,悟室拿取蜀的计策来谁问,遭到洪皓的驳斥。悟室突然发怒,以死相胁迫,洪皓被迫无奈,决定投水自尽。
D.绍兴十年,在间谍越德的帮助下,洪皓给宋朝皇帝捎去长信,洪皓在信中对顺昌之战深表惋惜,希望朝廷再次出兵,收复失地。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5分)
(2)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5分)秀州发大水,百姓大多失去财产,洪皓禀告太守把救灾的事情交给自己担负,打开粮仓减价出售粮食。
译出大意给2分;“任”、“直”、“粜”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其他流落低贱的贵族,洪皓都尽力解救他们脱身。唯独被秦桧嫉恨,没有死在敌国,竟死于谗言。
译出大意给2分;“他”、“拔”、“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
洪皓字光弼, 番易人。少年时即有奇特的节操, 慷慨激昂有经略四方的志向。宣和年中 , 任秀州司录。发生洪灾 , 民众大多失业。洪皓报告郡守请求自任救荒事务, 开仓降价卖粮给民众。民众突然涌聚, 洪皓害怕他们发生纠纷争斗, 于是用青白色旗帜将他们分 别开来, 并用颜色在其手上做出识别的记号, 命令严格而恩惠遍及每一位民众。浙东向朝廷运送的粮食经过城下时, 洪皓报告郡守扣留下来,郡守不答应,洪皓说:“我愿以一条性命换取十万人的生命。”人人对他切骨感激, 称他为“洪佛子”。
当时计议派遣使者到金朝 , 张浚推荐洪皓。洪皓到达太原 , 滞留将近一年, 金朝对待宋朝使节的礼仪日益怠慢。等到洪皓一行到云中 , 粘罕强迫洪皓、龚王寿两位使节出仕刘豫。洪皓说:“不远万里衔命而来, 不能奉迎两帝南归, 只恨自己无力杀死叛逆刘豫 , 又怎么能忍心侍奉他呢 ! 留下也是死, 不担负刘豫的官职也是死, 我不愿苟且偷生, 愿就鼎镬死而无悔。” 粘罕大怒, 准备杀掉他。旁边有一金将用眼光阻止剑士, 跪下为洪皓求情, 得免死流放到冷山。
冷山土地贫瘠气候寒冷 ,是金陈王悟室的部落。悟室敬佩洪皓 , 让他教授八个儿子。 有两年不供给食物, 盛夏时以粗布为衣, 曾经大雪柴尽, 用马粪燃火煨麦充饥。有人献攻取四川的计策, 悟室拿来询问洪皓, 洪皓极力反驳他。悟室有时回答有时沉默, 忽然发怒说:“你当和好的官员, 但口气如此强硬, 以为我不能杀掉你吗?”洪皓说:“我自忖应当死去, 只是贵国没有杀害使节的借口, 愿意投水而死, 你们可以说我坠落深渊而死。”悟室为他的忠义感动而止。后来兀术杀死悟室, 牵连悟室党羽数千人, 只有洪皓与悟室议论不同几乎被他处死, 因此得以免死。
绍兴十年(1140), 通过间谍赵德, 写下机密事情数万字, 藏于破烂棉絮中, 归来交给高宗, 说:“顺昌之战, 金人震惊恐惧惧魂飞魄散, 燕山珍宝全部转移到北方。打算放弃燕京以南地区。王师急忙撤还, 自丧良机, 现在再次举兵北伐仍然可行。”不久, 金朝皇帝生子大赦天下, 允许使者还乡, 洪皓与张邵、朱弁三人都在派遣之中。
绍兴十三年 (1142 ) 七月, 洪皓在内殿参见高宗, 极力请求回乡侍奉母亲。高宗说: “你的忠贞贯通日月,志不忘君, 即使是苏武也不能超过你, 怎能舍我而去呢 !”
出京担任饶州知府。六十八岁去世,高宗听说洪皓去世, 嗟叹惋惜。洪皓虽然长期被扣留金朝, 经受了难言的苦楚, 但被金人敬佩, 他所著作的诗文, 被人们争相抄 录传诵刻版印刷。性情急公好义, 即使是面临艰难危险也没有丝毫改变。范镇的孙子范祖平为人做奴仆, 洪皓请求金人释放了他。刘光世的庶女给人养猪,洪皓把她赎出嫁人。其他流落低贱的贵族,洪皓都尽力解救他们脱身。唯独被秦桧嫉恨,未死在敌国,竟死于谗言。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D.来吾道夫先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