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倕,倕问五经十事,荔对无遗失,倕甚异之。又尝诣征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之,胤言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刺,无容拜谒。”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仕梁为西中郎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 ? 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泊然静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寻领大著作。 ? 及侯景之乱,荔率亲属入台,除镇西谘议参军,舍人如故。台城陷,逃归乡里。侯景平,元帝征为中书侍郎。贞阳侯僭位,授扬州别驾,并不就。 ? 张彪之据会稽,荔时在焉。及文帝平彪,武帝及文帝并书招之,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而武帝崩,文帝嗣位,除太子中庶子,仍侍太子读。寻领大著作。 ? 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性沈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 ? 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而谓曰:“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欲数往临视,令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帝不许,乃令住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又以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方欲仗委,良须克壮。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荔终不从。卒,赠侍中,谥曰德子。及丧柩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子世基、世南,并少知名。 (《南史·虞荔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太守衡阳王亦造之 造:拜访 B.未有板刺,无容拜谒?刺:名帖 C.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于馆??勒:统率 D.文帝嗣位,除太子中庶子??除:任命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虞荔“有志操”的一组是(?) ①王欲见荔,荔辞 ②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 ③贞阳侯僭位,授扬州贺驾,并不就 ④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⑤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荔有志操,有才气。他九岁时就通晓五经十事;长大后,博览典籍,很善于写文章,历任士林学士、著作郎等职。 B.虞荔兼任中书舍人时,朝中很多大臣都热衷弄权,只有他与顾协淡泊退避,居于西省,只以文史为人所知。 C.虞荔很重亲情,他的弟弟寓居闽中,依附宝应,虞荔很思念他,多次请求宝应把弟弟送回,宝应始终不答应,虞荔因此感伤得病。 D.文帝对虞荔恩遇有加,常带他在身边,咨询国事;他生病后,文帝亲往探视,并赐鱼肉;虞荔死后,灵柩还乡,文帝又亲出临送。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2、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3、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的刀剑等;砺:磨刀石)/而致千里(致:到达)/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动词,游水;绝:横渡)
B.是故圣益圣(前后两个“圣”都是形容词,指圣明)/吾师道也(师:动词,学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书,数,礼,乐,射,御)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之:这些;贤:才干)/而耻学于师(耻:认为可耻)/惑之不解(解:解决)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自己;教,教育)/小学而大遗(小:小的东西,形容词作名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因此)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吾与徐公孰美/太后之色少解/邹忌修八尺有余/阙秦以利晋
B.莫春者,春服既成/必勿使反/奉厚而无劳/唯求则非邦也与
C.鼓瑟希,铿尔/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日三四里,少益嗜食/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恃辇而行/老臣今者殊不欲食/形貌昳丽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4分)
①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夏荡舟①,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注】①夏荡舟:荡舟,用手推船。传说中夏力大,善于水战,后来为夏少康所杀。②禹稷:禹,夏朝的开国之君,善于治水,注重发展农业。稷,传说是周朝的祖先,又为谷神,教民种植庄稼。
小题1:孔子为何称赞南宫适?(2分)
?
小题2:结合上面两则材料,概括孔子的为政观。(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