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乃夜发书,陈箧数十 B.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C.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D.嫂蛇行匍匐,四跪而谢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难道有游说君主,(却)不能使他拿出金玉锦绣等珍贵的东西,取得卿相的尊位吗?(2)(苏秦的父母)听说这件事后,清理住处,打扫道路,陈设音乐,置办酒席,在(到)郊外 三十里地迎接。
本题解析:
小题1:说:游说。
小题1:其它三项为名词作状语,B为动词。
小题1:因此苏秦当赵的相国时,秦与东方六国的交往被切断,秦军不能出函谷关。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D.财用于是乎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秦以关中之地,日夜东猎六国,百有余年,悉禽灭之。虽云得地利,善为兵,故百战百胜,以予考之,实六国自有以致之也。韩、燕弱小,置不足论。彼四国者,魏以惠王而衰,齐以闵王而衰,楚以怀王而衰,赵以孝成王而衰,皆本于好兵贪地之故;魏承文侯、武侯之后,表里山河,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而惠王数伐韩、赵,志吞邯郸,挫败于齐,军覆子死,卒之为秦国所困,国日以蹙,失河西七百里,去安邑而都大梁,数世不振,讫于殄国。闵王承威、宣之后,山东之建国莫强焉,而狃①于伐宋之利;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而为天子,遂为燕所屠。虽赖田单之力,得复亡城,子孙沮气,孑孑自保,终堕秦计,束手为虏。怀王贪商於六百里,受诈张仪,失其名都,丧其甲士,不能偿,囚辱以死。赵以上党之地,代韩受兵,利令智昏,轻用民死,同日坑于长平者过四十万,几于社稷为墟,幸不即亡,终以不免。此四国之君,苟为保境睦邻,畏天自守,秦虽强大,岂能加我哉!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狃(niǔ):贪。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若属皆且为所虏”中“为”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卒之为秦国所困,国日以蹙
B.欲并二周而为天子,遂为燕所屠。
C.终堕秦计,束手为虏。
D.苟为保境睦邻,畏天自守。
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本于好兵贪地之故。
(2)惠王数伐韩、赵,志吞邯郸,挫败于齐。
(3)山东之建国莫强焉,而狃于伐宋之利。
(4)怀王贪商於六百里,受诈张仪,失其名都。
参考答案:
小题:D
小题:(1)都是由于喜欢打仗并贪图土地的缘故。 (2)惠王多次讨伐韩国、赵国,立志吞并邯郸,却被齐国击败。 (3)崤山以东各诸侯国没有谁比它强盛,却贪于攻打宋国中的利益。 (4)怀王贪图商於六百里的土地,受张仪欺骗,失去了他的名城。
本题解析:
小题:D项,“苟为保境睦邻”的“为”相当于“为了”,表目的。A项“为秦国所困”和B项“为燕所屠”都是“为……所……”结构表被动;C项,“为”表被动,后省宾语“之”。
小题:(1)是判断句,主语是“彼四国者,魏以惠王而衰,齐以闵王而衰,楚以怀王而衰,赵以孝成王而衰”; (2)“于”表被动;?(3)“于伐宋之利”作“狃”的补语。 (4) “受诈张仪”,“诈”后省介词“于”,是个被动句。
【参考译文】
秦国凭着关中的土地,日夜向东攻打六国,经一百多年之后,全都给消灭了。虽然说得了地利,善于用兵,所以百战百胜,据我考察秦灭六国,实际上六国自有其原因导致这样的。韩国、燕国弱小,放在一边不值得评论。那四国,魏国从惠王开始衰落,齐国从闵王开始衰落,楚国从怀王开始衰落,赵国从孝成王开始衰落,都是由于喜欢打仗并贪图土地的缘故;魏国上承文侯、武侯之后,里外的山河,大过三晋,诸侯没有能与他抗衡的。而惠王多次讨伐韩国、赵国,立志吞并邯郸,却被齐国击败,军队覆灭,儿子死亡,最终被秦国所困扰,国家一天比一天日促迫,失去黄河以西七百里的土地,撤离安邑而建都大梁,几代都不能振兴,一直到灭国。闵王上承威王、宣王之后,崤山以东各诸侯国没有谁比它强盛,却贪于攻打宋国中的利益;向南侵犯楚国,向西侵犯三晋,想吞并两周而成为天子,于是被燕国所屠灭。虽然倚赖田单的努力,结果还是覆亡失城,子孙沮丧,茕茕孑立,只图自保,终究陷入秦国计谋,束手就擒,成为俘虏。怀王贪图商於六百里的土地,受张仪欺骗,失去了他的名城,失去了他的兵士,不能恢复,被囚禁遭辱而死。赵国凭着上党的土地,代替韩国遭受军队侵袭,利令智昏,轻视百姓而士兵大量死亡,同一天被坑杀在长平的超过四十万,几乎让国家成为废墟,侥幸没有马上灭亡,终究不能幸免。这四国的君王,如果能为保全边疆与邻国和睦相处,畏惧天意自守国土,秦国虽然强大,难道能加兵于自己吗!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④破其唇,噀⑤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liè)跻:越级升官。 ③扈从:随从护驾。 ④挝(zhuā):敲打,击。 ⑤噀(xùn):喷。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1.B
2.D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类型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不我若也
A.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C.惟兄嫂是依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例句是宾语前置句,A是状语后置句,B是定语后置句,D是被动句。这是一道考核古汉语句式的题目,古汉语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平时加以积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