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四)
2019-06-28 19:46:05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
(2)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蘸”字,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娇艳欲滴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诗句告诉我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咏草
[宋]俞紫芝
① 满目芊芊②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③,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④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⑤愁。
咏草
[宋]苏泂
天涯随意绿匆匆,只与牛羊践踏空。
挽着便堪供药味,谁令汝不遇神农。?
[注]①俞紫芝:字秀老,金华人,寓居扬州。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
②芊芊:草茂盛的样子。
③离馆:别墅。
④金谷园:晋代富豪石崇
⑤金钗十二指美女。
1.俞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以“咏草”为题,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概述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比的表现手法。
2.俞诗以草为喻,借草的荣枯,抒发了胜地不常的人世沧桑,寄寓了诗人淡泊名利、恬适从容的人生追求。
? 苏诗借“草‘遇神农’”,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人生感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下列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津》
2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___。曹雪芹《红楼梦》
3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参考答案:1、纸上得来终觉浅 2、人情练达即文章 3、不拘一格降人才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从题材看,本诗属于哪类诗歌?请简析诗中的瀑布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本诗富有哲理,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写的瀑布不辞劳苦,一路流出崇山峻岭,并勇敢地冲破溪涧的阻挠,最终奔向大海,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重点答出瀑布的形象)
(2)哲理:1、艰难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2、人要着眼长远,要有凌云壮志,不必拘于眼前的处境和得失。3、具有高远志向的人,决不会满足于现状,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必定要继续努力,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分析略。(哲理只要有其一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