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7分)
浣溪沙(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江皋:江岸。②凤团:一种名茶。
小题1: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3分)
小题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拖”写黑云的移动(1分)。用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了云带雨来移过江岸的情景。墨云似乎有意拖动着春雨,很有情味(1分)。
小题1:“闲”“静”“又”(答出两个即得2分)。“闲”字:看似悠闲,实则是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遣除,所以借饮茶来消解梦后的惘然。“静”字:燕子筑巢的忙与人的静形成对比,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事可为。“又”字: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暗示无事可为,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答到意思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拖”字用了拟人的手法,先答“拖”字的意思,再答出句意,最后回答情感。
小题1:注意题干中的“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先答出“闲”“静”“又”,再“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10分)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小题1:二、三两联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展现了山居景物怎样的特点。(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处土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两联远近角度不同。二联写的是树、石、泉、沙,为一路所见,是近景。三联写的是雨中的山峰、入云的山路,为远望所见,是远景。(扣住远景、近景,得2分)两联展现了山居景象幽僻清静、阔大深远的特点。(2分)
小题1:追求远离尘世的古朴高洁的生活,表现作者对山居者的生活及人品无限景慕的感情。(扣住古朴、高洁得2分,扣住无限景慕得2分,共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诗歌写景的角度主要有动静、远静、虚实、明暗等方面,结合本诗来看本诗应是远近的角度。景物的特点要扣主要意象前的修饰词,如第二联的“古树”“清露”“千峰”,“古”“清”给人幽静感,“千”则有空旷感。
点评:考生对写景的角度通常把握不好,适时地考一考有利于学生掌握。第二问是常规题。
小题1:试题分析:“一切景语皆情语”,从本诗的景物描写来看,意境是清幽、阔大的。所以山居者的追求也是远离世俗的高洁、恬淡。古人写诗都讲究含蓄、委婉,赞美别人的生活情趣是为表达自己的情感追求。如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好,实则表达自己的生活追求。掌握了此规律,这一类题都可迎刃而解。
点评:本题既是对诗歌主题的概括,又是对作者人生追求的分析。学生容易将二者混淆在一起,将二者放在一个题目中考查,有利于检测学生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曲
张养浩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
(1)简析“日影筛金翠”一句中“筛”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曲中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筛”,是“用筛子过东西”的意思,它很好地将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上铺金撒翠的样子表现了出来,使画面活泼而富有生气。(另外,诗中暗藏了一个比喻:树林如筛。从比喻的角度去赏析,也可以。)
(2)作者通过对“柳堤”“竹溪”“鸥鹭”“农父渔翁”等乡村景物与人物的描写及最后一句的议论,表达对田园自然风光的热爱及寄情田园、山水的闲适隐逸生活的情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2013·安徽江南十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卖花声 雨花台①
[清]朱彝尊②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注】 ①雨花台,即今南京雨花台。白门湾、小长干、大长干均在南京。②朱彝尊:(1629~1709),清初词人。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怀古伤今之情。词人看到眼前金陵城寥落衰败、雨花台萧瑟冷清的景象,想到它曾经的繁华阜盛,一种昔盛今衰的感慨油然而生。
小题2:(示例)①借景抒情。词人选取衰柳、潮水、秋草、斜阳等衰败、冷清的意象来抒发家国兴亡之感。②用典。如“燕子斜阳”出自刘禹锡的《乌衣巷》,“更无人处一凭栏”、“如此江山”出自李煜的《浪淘沙》,词人借此来写金陵城的昔盛今衰,表达一种感伤之情。(其他还有“白门湾”、“潮打城还”。)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作者朱彝尊是清朝的一位词人,这首词是他在游览雨花台时写出来的,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描写了清初战乱之后金陵破败荒凉景象,以此来表达自己满腔的悲凉与伤感之情。
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全词以景寄情,情寓景中。作者分别描写了柳、潮、歌板、酒旗、鱼竿、草、坛、燕子、斜阳等一系列景物,无论哪种景物的描写都带着浓浓的衰败落寞的哀伤之感,作者以此巧妙地将自己吊古伤今无尽的伤感之情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含蓄自然地表达出来。词中大量化用了前人的词句。像“潮打城还”就是化用了刘禹锡在《石头城》中“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诗意。这样一来,就可以使读者在联系以前诗词的基础上,更快更深刻地体会出作者的感受和词的意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