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2.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小题1:这首词的动词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分)
小题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说明。(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跳”这个词运用了比拟的手法,一方面突出了雨势之大之急,另一方面把雨水打在荷叶上又反弹起来的情景描写得绘声绘色,生动别致。(3分)
小题2: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满湖烟水,阵阵幽香,不觉沉醉其中。忽然急雨打篷,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与抱怨;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绿荷跳珠的美妙境界,欣喜之情又油然而生。(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做炼字的题目,重点是对该字使用的手法和表达效果的分析。考生在解答本题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读懂诗歌内涵的基础上,针对题目涉及的句子进行分析总结。“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的样子。接下去,作者把荷叶上面晶莹的雨点比作真珠,说这些真珠随着荷叶的跳动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波的水银。这些描写动荡迷离,而且比喻新颖,都是“人所未言”者。
小题2: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本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答题时应在理解本词大意的基础上,将诗人前后的心理活动概括出来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孔雀东南飞》中写太守迎亲的场面,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迎亲仪式越隆重,越反衬出兰芝被遣的不合理。
B.运用铺陈的写法,写迎亲的热闹,与结局的悲惨形成对比,加重了悲剧气氛。
C.侧面描写烘托出兰芝不为荣华富贵所动、忠于爱情的美好品德。
D.反映了统治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隐含着作者对统治阶级荒淫生活的批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散曲,回答问题。(8分)
子 规①
吴融②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子规:杜鹃鸟的别称,鸟嘴呈红色,叫声类似“不如归去”。 ②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受牵累罢官,流寓湖湘时写下本诗。
小题1: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子规”常用来抒发_____________之情。(1分)
小题2: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试做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3:本诗是咏物诗,主要突出了物的什么特点?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
悲苦哀怨(1分)
小题2:
上句运用想象的手法,借杜鹃啼血的传闻吧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增强了感染力。(2分)下句写故国春来,草木荣生,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二减损生机。这里借春草做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默然无情的表现。(2分)
小题3:
诗歌借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1分)反复着墨渲染,反应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对“子规”这一传统诗歌意象的基本理解。原题中有注释,可根据注释理解,子规:杜鹃鸟的别名,又名蜀魄、蜀魂、催归。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对朋友被贬远方的同情、牵挂和伤心。李白《蜀道难》诗:“又闻子规啼夜月。”表达蜀道艰险高峻,环境的凄凉,让人生愁。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表达被贬之后沦落天涯的愁苦。
小题2:此题考查写景的手法,上联想象,下联反衬。分析手法要结合所写意象分析景物特点,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内容,以及所表现的意境。写景常见的手法如下: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比喻、比拟、对比、衬托、夸张、想象、通感。
小题3:此题第一问分析物的特点,要结合全诗所表现的的子规叫声特点,联系子规在诗歌中基本情感作答。在关键句“湘江日暮声凄切”可提炼出“凄切”这个重要特点。第二问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诗歌情感要综合考虑题目、诗句、注释中的创作背景等多角度信息。此题注释中的创作背景信息很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释: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意对即可)
(2)清冷、幽静。
(3)“为拂绿琴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