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6-29 17:04:3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小题1:这首词的动词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分)
小题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说明。(5分)



3、单选题  《孔雀东南飞》中写太守迎亲的场面,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迎亲仪式越隆重,越反衬出兰芝被遣的不合理。
B.运用铺陈的写法,写迎亲的热闹,与结局的悲惨形成对比,加重了悲剧气氛。
C.侧面描写烘托出兰芝不为荣华富贵所动、忠于爱情的美好品德。
D.反映了统治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隐含着作者对统治阶级荒淫生活的批判。



4、阅读题  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散曲,回答问题。(8分)
子 规①
吴融②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子规:杜鹃鸟的别称,鸟嘴呈红色,叫声类似“不如归去”。 ②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受牵累罢官,流寓湖湘时写下本诗。
小题1: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子规”常用来抒发_____________之情。(1分)
小题2: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试做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3:本诗是咏物诗,主要突出了物的什么特点?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释: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ò???μ?áá..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