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9 17:21:52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按要求答题。(6分)?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是尚友也。
小题1:“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是尚友也”中的“尚友”指的是?。孟子以?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从结构角度填空)。(3分)?
小题2: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孟子?万章下》)请你根据这句话和上面的文字,谈谈孟子对于交友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向上追论古代的人物(1分);与古人交朋友(1分);层层推进(1分)
小题2:孟子认为君子要善于交友,交有德之友,(1分)而且不断地在交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结交道德更加高尚的人,(1分)不但要和今人交友,还要和古人交友,来提高自身的修养。(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尚”:上,名词作状语,向上;“论”:追论;“古之人”古代的人物。“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向上追论古代的人物。“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是在讲评论古代的人物。吟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著作,因此,“尚友”指的是与古人交朋友。本段话从结构上来说,本文段将的是交朋友的范围问题,范围逐步扩大,从一乡到天下,从现实到古人,范围逐层深入,层层推进。
点评:首先要弄清选项中的“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就是要看选项中列举的作者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桩事件的,具体在文中表现为一个语句还是一个物,一件事、一个文段,还是涉及全文。
小题2:首先要理解“友也者,友其德也。”的意思,意思是交朋友,交的是品德,认为交朋友应该注重一个人的品德。本文段中强调的是交朋友应该交优秀的朋友,而且不仅要交现实中的朋友,还要交古代的朋友,也是强调朋友的品德的问题。
点评:既然是探究,其探究结论也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我们说一切要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要从社会存在的事实出发,但这绝对 不是要我们做材料或社会存在的奴隶,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问题,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问题。
【译文】孟子对万章说:“一乡中的优秀人物,和这一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国中的优秀人物,和这一国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认为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就又上溯历史,评论古代的人物。吟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著作,(但)不了解他们的为人,行吗?所以还要研究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所作所为。这就是同古人交朋友。”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日:“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①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召翊问日:“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日:“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②,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掾。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觿人止之,翊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俱饿死。
(选自《后汉书?刘翊传》)
[注]①拂,暠之子。②申甫,拂之子。
1.对下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礼意其子相也?意:明白
B.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屈:屈意
C.不听则恐见怨?见:被
D.翊举上计掾?举:举荐
2.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翊重义守德的行为一组是
①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②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达
③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④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
⑤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在一件关系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所以种拂要举荐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
B.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之多。
C.见人有难,能够没有私心,倾其所有予以帮助救济,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诠释了我们神传文化中讲的“舍生取义”。
D.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而不喜欢让人知道,不沽名钓誉,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操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5分)
译文:?
(2)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A2.C3.D4.(1)程夫人的权势很大。她在帝的身边,不满足他们家就恐怕被他们怨恨,答应了他们家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怎么办呢?(2)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
【参考译文】
刘翊,字子相,是颍川颖阴人。家中世代产业丰足,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刘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陈国有位叫张季扎的人要到远方赶赴老师的丧礼,不料遇上寒冰,车子坏了,所以停滞在道路上。刘翊见到后说:“你千万要去参加丧礼,马上启程尽早到达。”立即下车,将自己的车子给了张季托,而且没有说自己的名字,骑上马便走了。张季扎猜想他可能就是传闻中重徳重义的刘翊,事后他专程来到颍阴,想要将车子还给刘翊.刘翊知道后关上门,让人说自己出去了,不同张季扎相见。
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称病卧床,不屈意接受朝廷的任命;河南种拂到颍阴任职,举荐为功曹,刘翊认为种拂是名公的儿子,接受了举荐。种拂清楚刘翊择时而出仕,非常的敬重他.阳翟黄纲倚仗程夫人的势力,想要把山泽占为己有。种拂召见刘翊.向他询问:“程夫人的权势很大,她在皇帝的身边,不满足他们家就恐怕被他们怨恨。答应了他们家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怎么办呢?”刘翊说:“不把名山大泽作为封地,就是为了百姓。郡守听从了他的要求,您就成为谄媚的人。如果因此而遭受灾祸,你的儿子申甫,将会得到更多的人的关爱。”种拂听从了刘翊的建议,于是没有给他。接着,举荐刘翊为孝廉,刘翊没有接受举荐。
后来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同乡及宗族人中贫穷的人家,死了就替他们筹备殡葬事宜,孀居或丧妻的就帮他们操办再嫁或再娶亭宜。
汉献帝(刘协)迁都西京后。刘翊被举荐为计掾。这时贼寇非常猖獗,交通阻隔,很难通过。刘翊就晚上出发,白天休息,终于到达长安。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忠诚、勤勉,特任命为议郎,调任陈留太守。刘翊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了。出了函谷关几百里地后,刘翊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刘翊于是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已的衣服将死者收敛了。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大家都曾劝阻他,刘翊说:“见死不救,这可不是有志之士。”后来,刘翊同那些人竟然都饥饿而死。


本题解析:
1(“意”应为“猜测”)
2(并非一直不肯)
3(①是对刘翊品行的概括,②⑥是刘翊所说的语言,并非行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鸡狗音相闻②为仁义以矫之
B.①身处尧舜之安②圣人生大盗起
C.①有不大盗积者乎②窃国者诸侯
D.①守其盗贼之身乎②为之权衡称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①身客死于秦,天下笑②可为智者道,难俗人言也
B.①略考行事②势弱于秦
C.①州司临门,急星火②多机上之工女
D.①杳不知其所也②胡为乎遑遑欲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唐太宗面试程名振
(贞观十八年)上闻洺州刺史程名振善用兵,召问方略,嘉其才敏,劳勉①之,曰:“卿有将相之器,朕方将任使。”名振失②不拜谢,上试责怒,以观其所为。曰:“山东鄙③夫,得一刺史,以为富贵极邪!敢于天子之侧,言语粗疏;又复不拜!”名振谢曰:“疏野之臣,未尝亲奉圣问,适方心思④所对。故忘拜耳。”举止自若,应对愈明辩。上乃叹曰:“房玄龄处朕左右二十余年,毎见朕谴责余人,颜色无主。名振平生未尝见朕,朕一旦责之,曾无震慑,辞理不失⑤,真奇士也!”即日拜右骁衞将军。
【注释】①勉:鼓励,勉励。②失:失礼。③鄙:见识浅陋。④心思:心想。⑤失:差错。⑥拜:以礼授官。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嘉其才敏,劳勉之
(2)名振谢曰
(3)适方心思所对
(4)毎见朕谴责余人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东鄙夫,得一刺史,以为富贵极邪!
(2)名振平生未尝见朕,朕一旦责之,曾无震慑,辞理不失,真奇士也!
小题3:重用人才,当然要考察。唐太宗是怎样考察程名振的呢?


参考答案:
小题1:(1)赞赏?敏捷?慰问?(2)请罪?(3)回答?(4)每次
小题2:(1)你这个山东见识浅陋的俗人,当一个小小的刺史就以为富贵到了极点吗!
(2)程名振以前不曾见过我,我一时责备他,竟然没有震惊害怕的样子,说话没有差错,真是天下的奇人啊!
小题3:唐太宗除了了解程名振善于用兵之外,还进行廷试,考察他的军事方略,考察他是否思维敏捷。不仅如此,他还对程名振“失不拜谢”,装着发怒,给他压力,发现他处变不惊的气质与才识。在此基础上才给以重用。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译文】
(贞观十八年)皇上(唐太宗)听说洺州刺史程名振善于用兵,把他召来问他用兵的方法策略,赞赏他才思敏捷,慰劳并鼓励他,说:“你有将帅和宰相的才能,我将要重用你。” 程名振失礼没有下跪谢恩,皇上假装发怒责备他,来看他会怎么做。说:“你这个山东(崤山以东)浅陋的俗人,当一个小小的刺史就以为富贵到了极点吗!敢在我的身边说话粗陋,而且还不拜谢!”?程名振请罪说:“我本是见识短浅的臣子,不曾亲自接受皇帝的问话,刚才正在思索怎么应答,所以忘了谢恩。。所以忘记拜谢。” 程名振言谈举止显得很自如,回答越来越明白有条理。?皇上于是感叹说:“房玄龄在我的身边二十多年,每次见到我斥责别人,脸色惶恐不能自主。程名振以前不曾见过我,我一时责备他,竟然没有震惊害怕的样子,说话没有差错,真是天下的奇人啊!”当日就授以程名振右骁卫将军的官职。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词..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