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宠命优渥——宠:恩荣。
B.听臣微志——听:听信。
C.日薄西山——薄:迫近。
D.更相为命——更:轮流,更替。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A.①与②相同
B.①与③相同
C.②与③相同
D.①②③都不同
3.翻译下列句子。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选文中加粗的句子,作者意在表达什么?他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1)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2)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4.作者不是自命清高,择主而事,其实也想显达。这样写不至于引起当权者猜忌,引来杀身之祸。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以险衅——险:坎坷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婴:缠绕
C.拜臣郎中——拜:拜见
D.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矜:怜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侍东宫——当:应当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惟:想
C.尤蒙矜育——矜:夸耀
D.听臣微志——听:倾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以供养无主/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B.急于星火/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臣之进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行/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作者一方面用诚恳的语气,表达对朝廷征召的感激,另一方面写祖母病笃,不能立即报答晋武帝,因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忠诚之心和孝顺之情,跃然纸上,句句合情,字字合理。
B.选文第二段作者一方面歌颂新朝德政,感激晋武帝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用拟人的手法和工整的对偶句,形象地渲染了祖母卧病在床的凄苦情状,这样是为了直接坦陈自己的真实想法:推辞就任。
C.选文第三段作者提出了解决问题两全其美的办法:先尽孝道,后报国恩,并以生死必报大恩的保证结束全文。语气诚恳、谦卑、低下甚至含有哀求之意,更显示出了请求的迫切和辞意的诚恳。
D.“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文章以侍奉祖母的“孝”为主线,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这个中心,向晋武帝阐述了忠孝的关系,做到了以情说理,融情于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A
3.B
4.(1)朝廷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恩,任命我做洗马。
(2)我活着愿意献出我的生命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报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调查揭发)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曰:“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竟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辩,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辩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
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然:认为……正确
B.十六年,拜御史中丞——拜:授与官职
C.忽辛遂伏辜——辜:罪
D.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易:交换
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遂降轻刑之诏
C.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诏趣召之,见于便殿
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上以老臣廉,故赐臣
3.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
[? ]
①搜挟蠹弊,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⑤决壅滞,黜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B.阿合马专权时间长,他卖官枉法,朝廷秩序很乱,张雄飞就首先自降官阶一级,那些侥幸不按规定提拔的人就都降级。
C.忽辛犯罪,世祖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其中一个叫宰执的人曾经收受过他家的钱物,而张雄飞也单独收过财物。
D.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有误,命令亲近的大臣伯颜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为自己辩白。
5.将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C
4.C
5.①至元二年,廉希宪向世祖推荐他,世祖召见他,他陈述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
②大规模狩猎之后才能发现善于射箭的人,集中各种想法(意见)之后才能听到好的意见,你的话是正确的。
③皇帝赏赐张雄飞的原因,是要表彰他的廉洁,不要受小人欺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
B.夫晋,何厌之有?(讨厌)
C.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