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A.三军跨马浮西涧以迫城夺门以入 B.太祖兵再聚于关下所以问计于君也 C.且虞晖兵再至城中咸谓周师大兵且至 D.再乘胜而出三纵而三擒之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A
小题5:
①村民有什么纷争和官司的,大多到赵学究那里请他评判是非。
②即使皇甫晖的军队也不知道这条小路,(它)是在山的背面,可以通过(这条路)直接到达滁州城下。
③他们刚刚打了胜仗,因而会气骄意盛,会解下铠甲,让士兵休息,一定不会有所防备,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如愿以偿(或把对方打败)。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诸,兼词,相当于“之于”,“之”,代词,这件事。 “于”和“村人”构成介宾短语后置,句子含义:他向周围的村民打听这件事。
小题2: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均为连词,同“而”,表承接。B介词,在;介词,向。C连词,表并列,又;副词,将要。D连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小题3:掌握常见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D和例句相同,均为被动句。A省略句,省略“于”。B判断句。C介词结构后置句。
小题4: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是否存在张冠李戴的错误。A项中“滁州城”错,应为“清流关隘路”。
小题5: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逐字落实(留、换、删、补、调——五字法翻译:保留原文表名称的词;将古文单音节词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意转换为今意;删掉不需要翻译的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倒装句语序),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通句顺。①评分点:争讼,诣,决曲直;②评分点:虽,乃……也(判断句),抵;③评分点:方,骄,休(使动用法),得志。
【译文】
宋太祖赵匡胤为周世宗臣下时,功业最初并没有突显。当时,江南李璟割据一方,国力非常强大。他听说周世宗亲征到淮水岸边,(他认为)滁州是个险要之地,一面阻遏周军,一面也可以增援寿州,便派大将皇甫晖、监军姚凤率兵十万驻守滁州。赵匡胤率领几千周军与皇甫晖相遇于清流关一条狭窄的路面上,周军被打得大败,皇甫晖整军回到滁州城下休息,约定第二天再战。
赵匡胤的军队再次聚集到清流关下,又担忧皇甫晖再次率兵杀到,他向周围的村民打听,听说附近一个村子里有个做教书先生的赵学究(赵普)很有谋略,村民中有什么官司和纷争的,大多到赵学究那里让他评判是非。太祖全便身着便服去拜访他。赵学究本来就知道对方是赵点检赵匡胤,迎接会见他,礼节隆重。太祖多次向学究问计,说:“他们已经胜利,我方已经失败,只是我担心他会再次出兵前来,这就是向您问计的原因。”学究说:“既然这样,如果将来让他日后再休整军队,再次乘胜出击,我们军队就没有退路,就不再有活着的人了。”太祖问:“那应该怎么办?”学究说:“我有一条奇计,正是所说的‘借败势成转为胜势,转祸为福’。清流关下有一条小道,没有人会从那里走,即使皇甫晖的军队也不知道这条小路,(它)是在山的背面,可以通过(这条路)直接到达滁州城下。此时正是西涧里的水大涨的时候,他们一定会认为我军失败之后,必定不敢绕到他们的后面来。如果能从山的背面的小路上下去,再率领士兵从西涧渡河到城下,夺得关隘,进入滁州城,他们刚刚打了胜仗,因而会气骄意盛,会解下铠甲,让士兵休息,一定不会有所防备,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如愿以偿(或把对方打败)。这就是兵法所说的‘兵贵神速,出其不意’。如果来日他们整军出城,那情况就不可能实现了。
太祖听了非常高兴,就让学究指明路的方向。学究也不推辞,就派人作向导。马上下令誓师,趁夜从小路快速行军。三军跨马从西涧渡河过去,逼近滁州城,皇甫晖果然没有任何防备,太祖的军队夺得城门,进入城内,入城之后,皇甫晖才得到消息,马上率领亲兵穿上铠甲和太祖的军队展开巷战,多次想要逃跑,多次被擒住。主帅皇甫晖被擒,城中的人都说周的军队将要进城。城中乱成一团,自相践踏,死的人不计其数,于是就攻下了滁州。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岳飞传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四年,兀术攻常州,宜兴令迎飞移屯焉。金人再攻常州,飞四战皆捷;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金帅乌陵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曰:“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飞班师,民遮马恸哭,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
飞既归,所得州县,旋复失之。
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云弃市。籍家赀,徙家岭南。
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宋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贳其财者不责偿赦免
B.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农历每月初一
C.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为……而死
D.籍家赀,徙家岭南。登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飞鸣室上,因以为名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B.载糗粮以馈义军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学射于周同,尽其术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岳飞天生神力,尚气节,他的父亲以之为义,赞他以后定会为义而死
B.岳飞的军队在常州多次打败金军的进攻,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百姓牵牛拉车,载着粮食送给义军。
C.正要渡河直捣黄龙之时,秦桧却主张议和,当岳飞退军后,原来收复的失地,不久又被金人占领了。
D.秦桧构陷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他,把岳云丢弃到市场上,把岳飞家流放到岭南。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未弥月,河决,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译文:?。
(2)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
(1)还没有满一个月,黄河决口,大水突然到了,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在大瓮中,随着波涛冲到岸边得以免除淹死。
(2)秦桧也认为岳飞不死,终究会妨碍议和,祸患必将到自己身上,所以极力谋求杀害他。
本题解析:
小题1:贳:租借,赊。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根据语言环境加以判断。文言实词的考查,注意平时积累,熟练记忆文言实词清单, 并注意拓展。
小题2:B前后都是介词,来,表目的;A于是,副词/沿袭,动词;C连词,就,表因果/连词,而,表转折;D代词,他的/代词,我们。
小题3:原文表述为“云弃市。籍家赀,徙家岭南”,其中“弃市”是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曝尸街头的一种刑法,而不是“丢弃到市场上”。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要有得分点意识,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还要充分考虑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的情况。得分点(1)“弥”“决”“及”“异”、句意通顺(2) “以”“梗”“故”、宾语前置句式、句意通顺。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记稻鼠
【唐】陆龟蒙
乾符己亥岁,震泽之东曰吴兴,自三月不雨,至於七月。当时污坳沮洳者埃壒尘勃①,棹楫支派者入,屝屦②无所污。农民转远流渐稻本,昼夜如乳赤子,欠欠然救渴不暇,仅得葩坼穗结,十无一二焉。无何,群鼠夜出,啮而僵之,信宿食殆尽。虽庐守版击,殴而骇之,不能胜。若官督尸责,不食者有刑,当是而赋索愈急,棘械束榜箠木肌体者无壮老。
吾闻之於《礼》曰:“迎猫为食田鼠也”,是《礼》缺而不行久矣。田鼠知之後欤?物有时而暴欤?政有贪而废欤?《国语》曰:“吴稻蟹不遗种”,岂吴之土,鼠与蟹更伺其事而效其力,歼其民欤?且《魏风》以硕鼠刺重敛,硕鼠斥其君也。有鼠之名,无鼠之实。诗人犹曰“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况乎上捃其财,下啗其食,率一民而当二鼠,不流浪转徙聚而为盗何哉?《春秋》虫蝝生大有年皆书,是圣人於丰凶不隐之验也。余学《春秋》,又亲蒙其灾,於是乎记。
注:①污坳沮洳者埃壒尘勃:水泽或低湿的地方也变得尘土飞扬。
②屝、屦:两种鞋子。
③二鼠,指田鼠和家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民转远流渐稻本浸渍,灌溉
B.昼夜如乳赤子喂养
C.逝将去汝离开
D.率一民而当二鼠一律,一概(统率)
小题2: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A.群鼠夜出
B.虽庐守版击
C.啮而僵之
D.下啖其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录了吴地百姓遭遇旱灾鼠患的情景,实质上记载了晚唐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榨,揭示了当时民生凋敝的社会根源。
B.本文关注民命,讽喻时政,多方引用《礼记》《诗经》《国语》等典籍,古为今用,体现了作者文以载道的写作风格。
C.《诗魏风硕鼠》讥讽统治者横征暴敛危害百姓,作者引《硕鼠》讥讽统治者有名无实,名不副实。
D.本文语言质朴简练,效法《春秋》,尽管行文将主观感情融注于对事件的描述之中,然而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苛政的斥责,仍然力透纸背。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D(率,统率)小题2: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BD名词作状语)
小题3:C(《诗经·魏风·硕鼠》斥责他们有老鼠的名声,但没有老鼠的事实?此答案越看越不懂)
文言文参考译文
乾符年间的己亥年,震泽东方的地方叫吴兴,那里从三月开始就不下雨,一直到了七月。那个时侯低洼潮湿的地方都扬起了尘埃,被派划船来的人进到洼地,鞋上连污泥都没有沾。农民转而从远处引来流水浇灌稻田,每天像用乳液喂孩子一样,这样少的水连给人解渴都顾不上,仅能得到一些干裂的花和干枯的稻穗,有实穗的不过十分之一二。没多久,又有大批老鼠晚上出没,啃噬而使稻禾致死,任其在晚上把粮食吃干净,即使晚上守护用拍击木板,击打来吓它们,都不能奏效。如果有官员主管督察责任,不缴纳粮税的就应该受到刑罚。在那个时候,索要催逼赋税更加迫切,以棘木和木板作为刑仗,责打人时不论壮年或者老年。
我听说《礼记》上记载:把猫迎来以捕食田鼠。是因为礼仪缺乏不兴时间太长了。田鼠知道的晚了吗?事物按照天时而被损害吗?政务有了贪污而被荒废吗?《国语》上说:吴国的稻和蟹都没有留种(吴国在灭亡的前一年曾经田地绝收)。难道是吴国的土地里,田鼠和田蟹更替侍候稻谷而尽力,才使它的民众受到伤害吗?况且《诗经。魏风》里以巨大的老鼠而讽刺严重暴敛民财,借用巨大的老鼠斥责他们的国君。有老鼠的名字,但没有老鼠的事实。诗人还说: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更何况官员在上面收集人民的财物,在下面掠夺人民的食物,统帅全民而像两种老鼠(田鼠和家鼠。这样人民不四处流浪奔徙,聚集在一起成为盗贼,还能做什么呢?《春秋》上说虫彖成灾在大灾大祸之年都有记载,这就是圣人能够明察丰收凶祸先兆的原因。我学习《春秋》,又亲身经受那里的灾难,就在那里把事情记下来了。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①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②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
B.①善万物之得时(善:喜好,羡慕)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
C.①帝乡不可期(期:期待)②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
D.①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②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