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A.推所学于古者而施之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有风俗乖忤、水旱冤抑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以进士分发安徽为知县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
⑴霍丘左君不能容忍盗贼,因而害了亳州,希望左君同时治理亳州。
⑵如今的治理国家的人,往往说儒者不切合实际,担忧其才能不能委以职事。
本题解析:
小题1:劳:犒劳
小题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从/比;C.……的情况/表停顿;D.以……身份/是以,因此
小题1:在南陵有影响的说法没有依据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⑴容、祸、治⑵治、辄、患
【参考译文】
霍丘的知县阳湖人左君,治理霍丘已满一年,那一年冬天收成不错。父老乡亲几十人,从下面的乡里来到府衙,筐里装满了大米,还有猪蹄鸡鸭,老老少少,来到县衙门。左君叫他们进来,说:“父老乡亲实在辛苦了,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父老叩头说:“我们所生活的边界地区,多侵扰、盗窃之事。从您来到这里,我们百姓没有不快之事,能够耕种自己的田地。我们的田地幸亏您而能丰收,有这新米,都是您赐予的,我们带来给您尝尝。”左君曰:“上天赐予百姓丰年,乐意给予百姓东西让大家吃;再说那些家畜,凭什么而来呢?”父老就又叩头说:“往年您没有来的时候,我们的猪鸡鹅鸭,都用来提供给官吏了,剩下的又被偷走。如今看看我们饲养牲口的圈栏,点点我们所豢养的牲口,一年到头没有丢失一只牲口,这是您为我们蓄养的牲口啊,这些都是您的东西不是我们的东西。”左君微笑着而接受了这些东西,用酒食犒劳了送东西来的父老乡亲。大家都欢欣鼓舞地离开,说道:“本来想把这些东西奉送给县令,反而让县令破费了。”士民一起商量说:“我们县令不拿取百姓的东西,而俸禄又不足以供养自己,让百姓怎么办呢?请把乡邑一分为四,各自按月份送大米或柴火。”大家说:“好。”大家就向左君请求,左君笑着说:“百姓厚待我的原因,是因为我不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我向百姓求取大米或柴火,后来的人必然依照这个惯例来索取薪米,这样我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就变得没完没了了。”没有答应。亳州有百姓向官府诉讼:“亳州以前没有偷盗之事,如今多了,那些盗贼来自霍丘。霍丘左君不能容忍盗贼,因而害了亳州,希望左君同时治理亳州。”嘉庆四年十二月,京城有个来自霍丘的姓吴的读书人,对我讲了这些话。
我同科好友仁和人汤金钊(吉士:明清时庶吉士的简称)告诉我说:“往年到北方来,取道凤阳、颍州一带,我常常询问当地百姓那里的民风。如果遇见案件处置不当的、赋税徭役没有节制的,百姓就说:‘如果不是霍丘的左君到来,谁会给我们分辨事实呢?’如有风俗相抵触、水旱灾害以及冤屈的情况,人们又会说:‘如果不是霍丘的左君到来,我们不会快乐啊。’又说:‘霍丘的左君能替河南省治审理案子。’吾不了解左君是个什么样的人。”余曰:“我和左君结交二十多年了,他为人守规矩,诚朴敦厚不可改变志向,没有超出常人、不可企及的才能,只是凭借着忠诚而洞达的心,推广实施从古人那里学来的东西,于是达到了这样的治理效果。如今的治理国家的人,往往说儒者不切合实际,担忧其才能不能委以职事。依据我观察到的左君,是个不切合实际的人,这就是他的才能,这就是他的才能!”
左君名叫辅,字仲甫,凭进士的身份被分发到安徽担任知县。起初担任南陵知县,后来调任霍丘知县。嘉庆三年,因为不能如期征收南陵应上缴的钱粮而获罪,被罢免了官职。入朝觐见,仍被起用为知县。未补受职务,又因为不能如期征收霍丘应上缴的钱粮而获罪,被罢免了官职。巡抚替他向朝廷请罪,天子知道他的名声,特别允许补授合肥知县。吴生,名叫书常,也是个纯厚朴实的君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课文名句默写(任选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2)子曰:“?,小人喻于利。”?
(3)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矣。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6)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8)?,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参考答案:
(1)有杀身以成仁(2)君子喻于义(3)逝者如斯夫(4)友直,友谅,友多闻(5)人之将死,其言也善。(6)君子学以致其道。(7)敏于事而慎于言?(8)博学而笃志(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任选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2-4题。
萧允,字叔佐,兰陵人也。祖惠蒨,散骑常侍、太府卿、左民尚书。父介,梁侍中、都官尚书。允少知名,风神凝远,通达有识鉴,容止酝藉,动合规矩。梁时起家邵陵王法曹参军,转湘东王主簿,迁梁太子洗马。侯景攻陷台城,百僚奔散,允独整衣冠坐于宫坊,景军人敬而弗之逼也。寻出居京口。时寇贼纵横,百姓波骇,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独不行。人问其故,允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岂可逃而获免乎?但患难之生,皆生于利,苟不求利,祸从何生?方今百姓争欲奋臂而论大功,一言而取卿相,亦何事于一书生哉?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乃闭门静处,并日而食,卒免于患。
侯景平后,高祖镇南徐州,以书召之,允又辞疾。永定中,侯安都为南徐州刺史,躬造其庐,以申长幼之敬。天嘉三年,征为太子庶子。高宗即位,迁黄门侍郎。五年,出为安前晋安王长史。六年,入为光禄卿。允性敦重,未尝以荣利干怀。及晋安出镇湘州,又苦携允,允少与蔡景历善,景历子征修父党之敬,闻允将行,乃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其恬于荣势如此。
至德三年,除中卫豫章王长史,累迁通直散骑常侍、光胜将军、司徒左长史、安德宫少府。鄱阳王出镇会稽,允又为长史,带会稽郡丞。后主尝问蔡征曰:“卿世与萧允相知,此公志操何如?”征曰:“其清虚玄远,殆不可测,至于文章,可得而言。”因诵允诗以对,后主嗟赏久之。其年拜光禄大夫。
及隋师济江,允迁于关右。是时朝士至长安者,例并授官,唯允与尚书仆射谢伷辞以老疾,隋文帝义之,并厚赐钱帛。寻以疾卒于长安,时年八十四。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2.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出居京口?寻:不久 ? B.容止酝藉,动合规矩?止:停息
C.景历子征修父党之敬?修:整饰 ?D.其恬于荣势如此?恬:淡泊?
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萧允不以荣利于怀的一组是(3分)
①允独整衣冠坐于宫坊?②闭门静处,并日而食
③已许晋安,岂可忘信?④允又为长史,带会稽郡丞
⑤清虚玄远,殆不可测?⑥唯允与尚书仆射谢伷辞以老疾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允年轻时就通达有见识,行动合乎规矩,后来曾任太子洗马。侯景攻克台城时,他衣冠整齐地坐在太子的宫署。侯景手下的人对他很器重,不敢逼迫。
B.侯景之乱平定后,陈高祖征召萧允入朝为官,他快速直接地推辞。晋安王镇守湘州时,萧允年事已大,且德高位重,但他依然跟随晋安王前往湘州去任职。
C.萧允与蔡景历、蔡征父子都有深交。蔡征曾向后主说,萧允清高淡泊的志操,深远微妙,并为陈后主吟诵萧允的诗歌。后主对萧允的德才十分欣赏。
D.萧允出身官宦世家,历经梁、陈和隋三朝。在隋灭陈之后,萧允本可以继续在隋朝做官,但他以自己年老多病为由请辞,并得到隋文帝的赏识和厚赐。
参考答案:2.B
3.D
4.B
本题解析:2.止:举止。
3.①②侧重表现萧允性情敦重、动合规矩;⑤是蔡征对萧允的评价,侧重于萧允清高淡泊的志操;③是萧允表示不能因个人的荣利而失信,由后一句“其恬于荣势如此”可知之;?④写萧允年老德高位重,仍不计较个人荣利而出任地方官;⑥在隋灭陈之后,旧朝之士到长安的,按例都授以新朝的官职,而萧允以疾请辞,是不以荣利干怀的表现。
4.原文“辞疾”的意思是“借口有病推辞”而没有“快速直接”的意思。
【参考译文】
萧允字叔佐,兰陵人也。祖父萧惠蒨,担任过散骑常侍、太府卿、左民尚书。父亲萧介,担任过梁朝的侍中、都官尚书。萧允少时就已出名,风度翩翩,神凝志远,通达有见识,形貌举止宽容含蓄,行动合乎规矩。梁朝时离家出任邵陵王的法曹参军,(后来)改任湘东王主簿,又升为太子洗马。侯景攻陷台城的时候,大小官吏纷纷逃跑,只有萧允衣冠整齐地坐在太子的宫署。侯景手下的人对他很敬重,不敢逼迫他。不久萧允迁居京口。当时流寇横行,老百姓受到惊扰震动,士族四散逃难,只有萧允没有逃走。别人问他为什么不走,萧允回答说:“性命之道是有定数的,怎么是逃避就可以获免的呢?祸患的产生都是因为利欲,如果不求利,祸患又从何而来呢?现在百姓争先恐后地挥臂向前,想要博取大功劳,进一言而取得卿相的地位,这些与一个书生有什么关系呢?庄子说的畏影避迹的事,不是我干的。”于是闭目静处,两天只吃一天的食物,最终免去祸患。
侯景之乱平定后,(陈朝)武帝坐镇南徐州,下诏召萧允(前去任官),萧允又借口有病推辞。永定年间,侯安都担任南徐州刺史,亲自到他家去拜访,表达晚辈对长者的敬意。天嘉三年,萧允被征召担任太子庶子。高宗即位后,升为黄门侍郎。天嘉五年,萧允到地方上担任安前晋安王的长史。天嘉六年,又入朝担任光禄卿。萧允性情敦厚持重,从不计较功名利禄。等到晋安出去镇守湘州,又再三要带他去上任。萧允年少时就与蔡景历很要好,蔡景历的儿子蔡征对他很敬重,听说萧允要远行,于是到萧允那儿拜访,说:“您的年纪和德行都很高,是国家的元老,只需从容坐镇,每天到朝中列位就是了,又何必在外奔波操劳呢?”萧允回答说:“已经答应了晋安王,怎么能失信?”他对于功名利禄就是这样淡泊。
至德三年,萧允被授予中卫豫章王的长史,累迁通直散骑常侍、光胜将军、司徒左长史、安德宫少府。鄱阳王出镇会稽,萧允又担任长史,兼会稽郡丞。陈后主曾经问蔡征说:“您世代和萧允深交,他的志操怎样呢?”蔡征说:“萧允清高淡泊的志操,深远微妙,是不可测知的,至于他的文章辞采,能有所了解,可以说一说。”于是就在陈后主面前吟诵萧允的诗篇,陈后主为之嗟赏良久。这一年,萧允担任光禄大夫。
到了隋朝的军队渡江后,萧允迁居到关右。当时(旧)朝之士到长安的,按例都授以(新朝)的官职,唯独萧允与尚书仆射谢伷以年老多病辞官,隋文帝欣赏他们的义节,并赏赐了丰富的钱帛。不久,萧允因病在长安去世,时年八十四。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