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五)
2019-06-29 17:26:44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完成所给问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①,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图纬:指图谶和纬书,都是一些符命占验类的书。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用尽心思 B.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C.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D.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图身:图谋进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入京师,观太学——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3.下列语句中,属于表现张衡的“科学才能”的一组是(?) ①遂通五经,贯六艺 ②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③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 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⑤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⑥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⑦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②④⑦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才高于世,善于属文,后因为文学才能出众,被征召到朝廷做官。 B.张衡不慕权贵,总是得不到升迁,在离开太史令职位五年后,就回到了原籍。 C.候风地动仪全部用精铜制成,半径为八尺,盖子中部隆起,像个大酒樽。 D.在任河间相期间,张衡从严执法,政治清明,可三年后就自己请求辞职回乡。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许善心,字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 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粱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之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 宇文化及杀炀帝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成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垂涕再拜受诏——涕:眼泪 B.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推:审问 C.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候:等候 D.虽不满日,阙于宿卫——阙:空缺 2.以下句子中,全都是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 ) ①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 ②善心怒之,不肯随去 ③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 ④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 ⑤忽自求死,岂不痛哉 ⑥善心不舞蹈而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善心自幼聪明,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所涉猎的范围很广,被徐陵称为神童。 B.许善心对陈朝十分忠诚,深受隋文帝赏识,认为他既然能怀念旧日君王,也就是我朝的忠臣。 C.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侍卫中抽调士兵役使不满整天,虽然有缺于宿卫,但与平常役使这些部门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 D.宇文化及派士兵捉他到朝堂,又下令释放了他,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化及认为他心中有很大的气愤,就害死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书左仲甫事 张惠言 霍丘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曷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众曰:“善。”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不可。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嘉庆四年十二月,霍丘有吴生在京师,为余说如此。 余同年友仁和汤吉士金钊告余曰:“往岁北来,道凤、颍间,往往询其民人繇俗。有刑狱不当、赋役无节者,民曰:‘非霍丘左耶来,谁与辨之?’有风俗乖忤、水旱冤抑者,又曰:‘非霍丘左耶来,吾属不安乐矣。’曰:‘霍丘左耶能为河南省治狱。’吾不识左君何如人也。”余曰:“吾友左君二十余年,其为人守规矩,质重不可徙,非有超绝不可及之才,特以其忠诚悱愉之心,推所学于古者而施之,治效遂如此。今之为治者,辄曰儒者迂阔,患才不任事。以吾观左君,迂阔人也,如其才,如其才!” 左君名辅,字仲甫,以进士分发安徽为知县。初为南陵,调霍丘。嘉庆三年,坐征南陵钱粮不如期,落职。入见,仍用知县。未补,又坐征霍丘钱粮不如期,落职。巡抚为请,天子知其名,特许补合肥县云。吴生,名书常,亦笃实君子人也。 (选自《茗柯文三编》,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劳:劳烦 B.我资米若薪于百姓薪:获取钱财 C.有刑狱不当、赋役无节者节:节制 D.坐征南陵钱粮不如期坐:因……而犯罪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推所学于古者而施之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有风俗乖忤、水旱冤抑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以进士分发安徽为知县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中,百姓称呼左仲甫为“耶”,“耶”是主人得意思,这称呼表达来人民对他的爱戴之情;作者称其为“君”,流露了作者对左君的尊重。
B.左仲甫善政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南陵、霍丘一带,亳州的百姓也希望他来治理,而且在凤阳、颍川一带依旧能感受到那样的影响。
C.左仲甫治理霍丘,受到百姓的欢迎。在获得丰收以后,大家带着食物来感谢左仲甫,他也欣然接受了大家馈赠的食物。
D.张惠言通过文章塑造了一位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清官形象,在对左仲甫赞不绝口的同时,流露了“以儒者治天下”的政治心声。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
⑵今之为治者,辄曰儒者迂阔,患才不任事。
4、阅读题
课文名句默写(任选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2)子曰:“?,小人喻于利。”?
(3)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矣。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6)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8)?,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2-4题。
萧允,字叔佐,兰陵人也。祖惠蒨,散骑常侍、太府卿、左民尚书。父介,梁侍中、都官尚书。允少知名,风神凝远,通达有识鉴,容止酝藉,动合规矩。梁时起家邵陵王法曹参军,转湘东王主簿,迁梁太子洗马。侯景攻陷台城,百僚奔散,允独整衣冠坐于宫坊,景军人敬而弗之逼也。寻出居京口。时寇贼纵横,百姓波骇,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独不行。人问其故,允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岂可逃而获免乎?但患难之生,皆生于利,苟不求利,祸从何生?方今百姓争欲奋臂而论大功,一言而取卿相,亦何事于一书生哉?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乃闭门静处,并日而食,卒免于患。
侯景平后,高祖镇南徐州,以书召之,允又辞疾。永定中,侯安都为南徐州刺史,躬造其庐,以申长幼之敬。天嘉三年,征为太子庶子。高宗即位,迁黄门侍郎。五年,出为安前晋安王长史。六年,入为光禄卿。允性敦重,未尝以荣利干怀。及晋安出镇湘州,又苦携允,允少与蔡景历善,景历子征修父党之敬,闻允将行,乃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其恬于荣势如此。
至德三年,除中卫豫章王长史,累迁通直散骑常侍、光胜将军、司徒左长史、安德宫少府。鄱阳王出镇会稽,允又为长史,带会稽郡丞。后主尝问蔡征曰:“卿世与萧允相知,此公志操何如?”征曰:“其清虚玄远,殆不可测,至于文章,可得而言。”因诵允诗以对,后主嗟赏久之。其年拜光禄大夫。
及隋师济江,允迁于关右。是时朝士至长安者,例并授官,唯允与尚书仆射谢伷辞以老疾,隋文帝义之,并厚赐钱帛。寻以疾卒于长安,时年八十四。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2.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出居京口?寻:不久 ? B.容止酝藉,动合规矩?止:停息
C.景历子征修父党之敬?修:整饰 ?D.其恬于荣势如此?恬:淡泊?
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萧允不以荣利于怀的一组是(3分)
①允独整衣冠坐于宫坊?②闭门静处,并日而食
③已许晋安,岂可忘信?④允又为长史,带会稽郡丞
⑤清虚玄远,殆不可测?⑥唯允与尚书仆射谢伷辞以老疾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允年轻时就通达有见识,行动合乎规矩,后来曾任太子洗马。侯景攻克台城时,他衣冠整齐地坐在太子的宫署。侯景手下的人对他很器重,不敢逼迫。
B.侯景之乱平定后,陈高祖征召萧允入朝为官,他快速直接地推辞。晋安王镇守湘州时,萧允年事已大,且德高位重,但他依然跟随晋安王前往湘州去任职。
C.萧允与蔡景历、蔡征父子都有深交。蔡征曾向后主说,萧允清高淡泊的志操,深远微妙,并为陈后主吟诵萧允的诗歌。后主对萧允的德才十分欣赏。
D.萧允出身官宦世家,历经梁、陈和隋三朝。在隋灭陈之后,萧允本可以继续在隋朝做官,但他以自己年老多病为由请辞,并得到隋文帝的赏识和厚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