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他题 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
(2)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4)??,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参考答案:
(1)白帝城高急暮砧
(2)江州司马青衫湿
(3)徒慕君之高义也
(4)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5)东篱把酒黄昏后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诗歌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描写了一幅凄凉冷清的画面:秋雨之后,黄叶片片飘落;寒意阵阵,寄居孤寺的旅人独对孤灯。表达了作者羁留异地的酸楚的思乡之隋和孤独寂寞之感。(意对即可)
2.衬托(反衬)的手法。第五句以动衬静,以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更加细致地写出了作者思潮起伏、长夜无眠的情状;第六句以有衬无,以一个绝迹尘世的僧人邻居衬托自己的孤单无依,更加突出了诗人处境的孤单和心境的孤独。(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春游南亭
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注]专城:即专城居,古代称州牧太守等地方官为一城之主。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初春的景象,哪些方面能体现“初春”二字?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4分)
【小题2】第三联中“禽响”和“柳重”两词用得精妙,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气温变暖,山岩尚寒,小草刚刚发芽,泉水开始涌动。(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2分,答对两点给1分,答对一点不给分)表达了作者春游之乐和作为一个地方长官却无所作为的愧疚。(2分,每个要点1分)。
【小题2】“禽响”,既写出了各种鸟声的此起彼伏,又写出了它们飞翔跳跃的欢快情景;(2分)“柳重”,传神地写出春雨过后柳枝湿润、颜色更绿的风姿。(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通过“草心绿”、“泉脉动”这两个极其微小的细节描写,不但生动地表现了春临大地的特有征候,而且也传达出一年之始的蓬勃气象;从“草心绿”使人想到很快就会绿满山川,眼看即将柳暗花明。从“泉脉动”使人想到,很快就会渠水流、麦苗青、菜花黄,田野一片禾黍香。再加上“南亭”“春塘”之景的点缀,这画面就更加清丽明媚了。 春色明媚,春雨后的景色尤为动人;全诗的意思是:春游南亭,万物复苏,景色煦和,禽鸟欢鸣,池馆华丽,令人赏心悦目,逍遥自在;然而,面对如此醉人风光,我这个得“专城”之宠的太守(唐称刺史),就更加惭愧自己为这里的黎民做出的政绩太少了,少得令人惭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此题是炼字题目。诗人不说“鸟鸣”,而说“禽响”,既写出了各种鸟声的此起彼伏,又写出了它们的欢翔跳跃;雨后之树,郁郁葱葱。“看柳重”三字,传神地写出了春雨过后杨柳的独有风姿。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宫?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①。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注] ①琼轩:华丽的长廊
⑴第一句写宫花“寂寂”开放,有什么作用?(3分)
⑵诗的三、四句刻画出宫女的什么处境和心理?(3分)
参考答案:
(1)点明了重门深闭的宫中环境,1分;以花喻人(借景衬情),美人与花一样,闭锁深院,无人欣赏,青春流逝,幽怨孤独。2分。(光笼统答点明环境和以花喻人、借景抒情的只得1分)(2)没有自由,在严格控制下生活的处境,1分;有所畏惧、谨慎小心的心理。畏惧1分,谨慎小心1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1)“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任意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联描写了诗人凄凉孤寂的气氛。江上潮水下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雾气弥漫,林间瘴气缭绕,暮色渐浓。
(2)①的南飞与诗人不知归期做对比,突出诗人怀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
②诗人用“江静”反衬了自己内心无一刻宁静的哀怨痛苦。
③用昏暗的境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以景衬情,烘托出愁苦的心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