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移居东村作①
王庭珪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上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注]①作者原注:“山中有西泉寺故基。”
小题1:本诗“鸟不住啼天更静”一句与王籍的“鸟鸣山更幽”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都是反衬(以声衬静),(1分)以鸟的鸣叫(1分)反衬环境的幽静。(1分)
观点一:更喜欢“鸟不住啼天更静”。①语言更平易,明白如话。②以天为背景,比王籍的诗意境更为开阔。
观点二:更喜欢“鸟鸣山更幽”。①语言更加凝练。②幽雅含蓄,意蕴更深。
(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如有其他理由,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村山景的爱赏,对远离尘世的移居生活的喜爱。(2分)①首联写避地东村,“避”字点明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远离,对田园的主动回归。②颔联表现不汲汲于物质追求,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仍感满足。③颈联表现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④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作者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情。(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要有简要分析)
本题解析:诗词理解与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要求学生能体会诗歌所描写和表达的情、理、景;同时从语言上抓住传神的字词;更要学会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手法角度来对诗词进行赏析。(1)从手法上进行鉴赏,学生观点明确,表述合理即可(2)鉴赏诗歌的情感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准确把握情感。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形象。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答案一般由这样的三部分构成: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要抒发的感情或要表达的意旨是什么。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小题1:这首词的动词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分)
小题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说明。(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跳”这个词运用了比拟的手法,一方面突出了雨势之大之急,另一方面把雨水打在荷叶上又反弹起来的情景描写得绘声绘色,生动别致。(3分)
小题2: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满湖烟水,阵阵幽香,不觉沉醉其中。忽然急雨打篷,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与抱怨;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绿荷跳珠的美妙境界,欣喜之情又油然而生。(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做炼字的题目,重点是对该字使用的手法和表达效果的分析。考生在解答本题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读懂诗歌内涵的基础上,针对题目涉及的句子进行分析总结。“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的样子。接下去,作者把荷叶上面晶莹的雨点比作真珠,说这些真珠随着荷叶的跳动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波的水银。这些描写动荡迷离,而且比喻新颖,都是“人所未言”者。
小题2: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本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答题时应在理解本词大意的基础上,将诗人前后的心理活动概括出来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君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注】①卢肇:字子发,江西宜春文标(今新余分宜)人,江西第一个状元。时卢肇和黄颇均为举人,卢住城北,家境贫赛;黄居城西,家境富有。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卢肇与黄颇一同进京赴考,袁州刺史成应元眼浅势利,大摆筵席为黄颇饯行,而把卢肇冷落一旁。卢肇高中状元衣锦还乡,成应元大摆专席为卢肇接风洗尘,而又把黄颇冷落一旁。此诗乃卢肇在外地为官偶思之作。②譀(hàn):呐喊。
(1)诗中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怎样一种动人场景?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
(2)这首诗尾联有什么讽刺意味?
?
参考答案:(1)①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②颔联采用“鼙鼓、兽头”渲染龙舟待赛的竞渡氛围,画龙点睛,以点带面;颈联采用“冲波、鸟退”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视野开阔,以景衬人。(答到动静结合也可给同等分)
(2)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6分)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其一)
卢照邻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小题1: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3分)
?
小题2:诗歌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二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春日里昆虫活动的状态:吐丝的蚕儿自由自在地爬行,飞舞嬉戏的蝴蝶停歇在草丛间。一个“惹”字,一个“乱”字,生动地展现了春日里小动物活跃、繁忙又各得其所的自在场面。(2分,意对即可)?
小题2:诗人赋诗离不开酒,并决心以此终了自己的一生,表达了诗人面对逍遥自在各得其所的万物,却因自己怀才不遇,而产生伤感与失落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第一问考查鉴赏表达技巧。首先要点明拟人的修辞手法,然后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惹与概括景象。概括时要展开适度的联想与想象。
小题2:品味诗人的思想感情要抓住尾联中“唯馀”“当了”四字,然后再结合卢照邻是“初唐四杰”这一背景,由万物的逍遥自在想到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伤感与失落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