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阅读毛泽东的另一首诗《水调歌头 游泳》,完成下面各题: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斩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魄和开阔的胸怀。
? 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 C、“子在川上曰”的“子”即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阴像这流水一样啊!”
? 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情景。
2.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 B、诗人在这首词中,引用古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借用神话歌颂祖国的变化。
? C、词的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
?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也来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
2、单选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日夕富阳浦口和朗公
客心愁日暮,徙倚空望归。
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
独鹤凌空逝,双凫出浪飞。
故乡千余里,兹夕寒无衣。
A.首句“客心愁日暮”,起调平稳,而包笼颇大。诗人作客他乡,愁思满腹,虽归心似箭,然归期难卜,唯有在江边目断归舟,留连徘徊而已。
B.颔联两句景色冷暖色调不同,上句朦胧,下句绚丽。
C.颈联两句相对,上句写独鹤凌空,形单影只,则使人生一身飘泊之悲;下句写双凫出浪,相亲相近,则使人生夫妇相聚、举家团圆的向往。
D.这首诗,写景流丽,言情婉转,语言追求华美,于精细雕琢中展现作者的乡愁。
3、其他题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浩荡离愁白日斜,。, 化作春泥更 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 (4分)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与李煜的“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说说,它们的“异”与“同”。(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1)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这样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