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都门秋思①(选一)
黄景仁
五剧②车声隐若雷,北邙③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注】①此诗作于乾隆四十二年,正值清王朝全盛时期。②五剧,交错旁出的道路,此指北京繁华喧闹的街道。③北邙:洛阳名山,汉魏五侯的坟墓多聚集于此。
【小题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2】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1分)通过四通八达的闹市街道传来轰隆隆的车声和北邙荒野的坟地加以对比(1分),表达了作者认为存灭无常,人生倏忽的情感(1)同时也点出了盛世背后隐藏的危险,表达对繁华盛世终将过去的隐隐愁绪。(1分)
【小题2】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①这首诗歌的颔联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夕阳和山色是美好的景色(乐景)(1分)然而美好的景色却挡不住作者对国家和自己深深的忧虑和感慨(哀情)(1分)夕阳和山色颇解人意,欲为主人排愁解忧。美丽的景色,反而使诗人倍感秋寒逼人,愁思郁结,难以排遣。(1分)
②诗人又用拟人手法,(1分)一个“劝”、一个“将”字,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1分),把客观的秋景与主观的愁思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沉郁顿挫的幽远意境。(1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无法排解对国家和自身的愁绪。(1分)
注意:如果有学生对①②两点都有涉及,可以依据“以乐景写哀请”(1分),“拟人手法”(1分)
分析诗歌相关内容(1分),诗歌表现作者排解不了的愁绪(1分)这样的标准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鉴赏表现手法及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前两句的具体诗句及关键词来分析。由“五剧车若雷”“北邙冢千堆”可得出作者将二地的繁华与荒凉相比较,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比的一般性作用为突出作用,故在情感方面,可从世事变化、存灭无常的角度概述作者的思想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很明显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赏析颔联“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的妙处。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常见的表现手法,结合着颔联具体的诗句及关键词来分析,“劝”“将”将夕阳和山色人格化,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对国家和自身忧愁的无法排解之情。也可从景与情的角度分析,“夕阳”“山色”是景物描写,“劝客登楼”表现了诗人的愁思之深,由此可得出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来表情达意。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露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是用对比的手法表现的。
(2)作者写冲天一鹤是且来表明心志,在困难中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①落,屏上暗红蕉②。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③。人语驿④边桥。
【注释】①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③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④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小题1:简要赏析词首句“屏上暗红蕉”中“暗”字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结合梦境,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暗”写烛光暗淡,客观描写了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的环境。②“暗”显现了更深烛尽的情境,为下文的“闲梦”做铺垫。③“暗”也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夜深人静,孤寂难眠,展转反侧,暗写心境的黯淡。
小题2:梦境中描摹了一曲江南夜雨乡音曲,通过对江南水乡的夜船中雨声、笛声以及驿桥人语声的描绘,表达了对江南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或:梦境中勾画了一幅江南雨夜送别图,通过江南夜雨、不舍的笛声、驿桥惜别情境的描绘,表达了对江南送别之人的思念。以梦中之乐事,反衬今日之凄苦。或:“闲梦”勾勒出了江南暮春雨夜的动人画图,表达了对自己曾经在江南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的怀念。
本题解析:
小题1:“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夜,已经很深了。兰烛烧残,烧焦了的烛灺无人为剪,自拳自垂自落,余光摇曳不定。屏风上猩红色的美人蕉花,也随之黯然,模糊不清了。这光景自然是一片朦胧。词人就在这一片朦胧中进入了梦乡。
小题2:这首词末两句写江南驿站附近的暮春景色,富有诗情画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夜,原是寂静的,雨夜就更显得寂静,而作者却写船上笛声,桥边人语,使静中有闹,似乎这些声音能给寂寞的旅客增添一点慰藉。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两首诗都是写?时的景象。“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与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中的“?”一句理趣相同。(2分)
(2)两首诗表达技巧和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作简要赏析。(6分)
答:?
?
?
?
参考答案:(1)早春 春江水暖鸭先知(2分)
(2)表达技巧不同。(1分)刘诗描写主要通过选取静谧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中生命的萌动与欢乐,谱写出独特的回春曲。而韩诗则通过描写初春细雨、草色转明这一细微变化以传神之笔,准确地捕捉了早春草色的神韵,勾画出早春如画的美景。(3分)(若回答为:刘诗“月色半人家”中运用明暗对比衬托出月夜的静谧,韩诗以酥油比喻蒙蒙细雨,生动地描绘出蒙蒙细雨滋润京城的景象。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早春草色之类。可给2分。)
两诗表达的感情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对春临大地的兴奋和喜悦之情。(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清江曲
苏庠
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苹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一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释】①属玉:一种水鸟。②白苹:水中浮草。
小题1: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2分)
?
小题2: 请简析这些意象的作用。(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属玉、鸳鸯、白苹、芦花、扁舟、林樾、明月等。(2分)
小题2:营造了幽美清新的意境,抒发了放任自适的情感。(或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自由不羁,对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生活的喜爱和追求。)(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典型意象的把握,抓住每一句中的名词加以概括即可。
小题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境。解答时可抓住“万事不理醉复醒”来揣摩,答出“幽美清新”“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自由不羁”这些术语是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