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①发米散财,以拯穷乏?②讨捕盗贼,境内肃清 ③柳世隆临渚饯别,见珍国还装轻素?④珍国率其众殿,故不至大败 ⑤珍国潜结稷腹心张齐?⑥授徐州刺史,固乞留京师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齐缗王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齐王日:“嘻,善,子来!秦使魏冉致帝①,予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来微,愿王受之而勿备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且让争帝名,无伤也。奏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曰:“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王曰:“伐桀宋利。”对曰:“夫约钧,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倍约宾秦,无争重,而王以其间拳宋。夫有宋,卫之阳地危;有济西,赵之阿东国危;有淮北,楚之东国危;有陶、平陆,梁门不开。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愿王孰虑之。”于是齐去帝复为王,秦亦去帝位。
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苏代为齐谓秦王曰:“韩聂之攻宋,为王也。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魏之安邑也,此韩聂之所求于王也。”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②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则?皆不欲齐秦之合也。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泰王曰:“诺。”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节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注释:①致帝:送来帝号。②伏式结轶(zhé):形容乘车往来不断。式,同“轼”,东前横木;结轶,车辙在路上交错,轶,通“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患之所从来微微:没有
B.且让争帝名,无伤也伤:妨碍
C.倍约宾秦,无争重倍:通“背”,违背
D.齐南割楚之淮北.割:攻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齐,见于章华东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王之间臣也卒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是苏代劝齐缗王“释帝”理由的一组是
①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②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③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④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⑤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⑥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齐两国国君称帝后,苏代从燕国到齐国,为齐王陈述过早称帝的利害关系,力劝齐王接受“帝号”而不马上称帝。
B.齐王认为,如果跟随秦王后称帝,不仅可显示自己的谦让的品德,还可使秦王受天下人憎恨,并群起讨伐之。
C.苏代认为,“称帝”不如讨伐宋国的暴君,这样可以收拢天下人心,在战略上可以形成对卫国、赵国、楚国进攻的有利态势。
D.当齐国攻打宋国时,秦昭王震怒,苏代游说秦王,认为齐国攻打宋国恰好是为秦王服务,可坐收魏国割让城池之利。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3分)
(2)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4分)
(3)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3分)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哀(哀伤)民生之多艰/既替(代替)余以蕙纟襄兮
B.謇朝谇(谏争)而夕替/又申之以(因为)揽茝
C.鸷鸟之不群(合群)兮/忍尤(罪过)而攘诟
D.自(以)前世而固然/屈心而抑(压抑)志兮
4、阅读题 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也。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
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上疏陈事曰:“臣闻柔远和迩,莫大宁人,宁人之务,莫重用贤,用贤之道,必存考黜。是以皋陶对禹,贵在知人。‘安人则惠,黎民怀之。’分伯建侯,代位亲民,民用和穆,礼让以兴。……臣愚以为守相长吏、惠和有显效者,可就增秩,勿使移徙,非父母丧不得去官。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若被劾奏,亡不就法者,徙家边郡,以惩其后。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负算,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如此,威福之路塞,虚伪之端绝,送迎之役损,赋敛之源息。循理之吏,得成其化;率土之民,各宁其所。追配文、宣中兴之轨,流光垂祚,永世不刊。”
帝感其言,申下有司,考其真伪,详所施行。雄之所言,皆明达政体,而宦竖擅权,终不能用。自是选代交互,令长月易,迎新送旧,劳扰无已,或官寺空旷,无人案事,每选部剧,乃至逃亡。
永建四年,雄又奏征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禄。及汝南谢廉,河南赵建,年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于是负书来学,云集京师。
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被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雄上言:“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庠序之仪。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帝从而改之,其后九卿无复捶扑者。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迁司隶校尉。
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悦曰:“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卷六十一 左雄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奏案贪猾二千石案:查办
B.类多拱默拱:拱手,表恭敬
C.徙家边郡,以惩其后惩:惩戒
D.流光垂祚,永世不刊刊:改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民用和穆,礼让以兴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
B.宰府州郡乃得辟举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而宦竖擅权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由是天下服焉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雄担任地方官的时候,作风正派,廉洁自律,不与地方豪强交往;刚正无私,打击贪官污吏无所畏惧。
B.左雄在朝廷任职的时候,不受朝中时俗的影响,有忠诚公道的义节,敢于引用皇上身遭困厄的事实警戒皇上,因匡扶有功,被擢升为尚书。
C.左雄认为九卿的官位仅次于三公,他们的行为举止自有威仪。捶打九卿的行为不合古时的法制。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并下诏改正了捶打九卿的做法。
D.本文写作上的重要特点是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论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善于通过左雄献策前后朝政的得失比较,来突出左雄的高瞻远瞩,显示左雄的思想风采。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初 雄 荐 周 举 为 尚 书 举 既 称职 议 者 咸 称 焉 及 在 司 隶 又 举 故 冀 州 刺 史 冯 直 以 为 将 帅 而 直 尝 坐 臧 受 罪 举 以 此 劾 奏 雄。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4分)?
(2)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沈周
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漫应曰(? )
⑵宽备言其状(? )
2.下列句中加粗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周以母故②而告以成功
B.①饭之而去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①入其姓名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
⑴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