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鹧鸪天
严?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一曲危弦断客肠”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小题2:下片在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点?结尾句让人联想到李煜的哪两句词?(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表达了词人的惜别之情。(2分)“一曲危弦断客肠”,写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这一句给全词罩上凄婉愁怨的气氛,给通篇定下了惜别的感情基调。(3分)
小题2:“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美好之景,反衬惜别之情;“载将离愁过潇湘”句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离恨的沉重;末两句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比喻绵绵不断的离愁别恨,使主题进一步深化。(4分)结尾句让人联想到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这首词表达惜别之情,从“客肠”、“柳芽”、“离恨”、“别意”等词语中可以看出。“一曲危弦断客肠”处于全词的首句,同时有“客”之字眼,故其作用应为奠定感情基调。
小题2:下片直接抒写离情别意。头两句仍为写景。碧草芳美,岸柳才芽,青春作别,倍觉魂销。正是“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两句以美好的春景,反衬惜别之情。“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结拍二句改设问为肯定语气,是全词一气写分别至此必然的感情蕴积。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主题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独上江城满目秋”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点明时间和地点;
②“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意对即可)?
(2)中间两联,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别渚孤岛,数帆归舟,晚风落叶,寒云压楼,一句一景,集中反应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沉重的心情。(意对即可)
(3)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
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独不见?唐·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①北音书断,丹凤城②南秋夜长。谁知含愁独不见,使妾明月照流黄③!
①白狼河:白狼河,今辽宁境内大陵河。②丹凤城:指长安。③流黄:古时女子居室的帏帐。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小题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长安少妇在寒砧声声、落叶萧萧的秋夜因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而夜不能寐的孤独愁苦的情景。(3分 )寄寓了诗人对因战争而失去和平安宁生活的人们的深切同情。(2分)
小题2:①寓情于景,以“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少妇对久戍边塞未归、音书断绝的丈夫的思念与担忧。(3分)②对比,丈夫在白狼河北音书断绝,少妇于长安城内彻夜牵念,时空阻隔突出了少妇满心的愁绪。(3分)写拟人、对偶且有适当赏析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寒砧声声,秋叶萧萧,叫卢家少妇如何入眠呢!更有那一轮恼人的明月,竟也来凑趣,透过窗纱把流黄帏帐照得明晃晃的炫人眼目,给人愁上添愁。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寄寓了诗人对因战争而失去和平安宁生活的人们的深切同情。
点评:鉴赏诗歌的形象,一定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这首诗中,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再加上一轮明月,一位长安在寒砧声声、落叶萧萧的秋夜因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而夜不能寐的孤独愁苦的少妇形象就跃然纸上。
小题2:试题分析:这两联都在写景,因此表现手法就是借景抒情;另一方面,一边是丈夫在白狼河北音书断绝,一边是少妇于长安城内彻夜牵念,两者形成对比。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诗歌中,诗人写景,往往渗透者作者的情感。从表达技巧来看,这就是借景抒情。今后,可以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式,诗歌中写景了,它的表达技巧就是借景抒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诗词鉴赏(6分)
华 清 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小题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3分)
小题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1分)吴诗的宫外暗云端的飞雪、天气的寒冷与宫内绿树碧檐、暖气融融形成鲜明对比。(1分)李诗中华清宫的古今境况形成对比,古时君王在此游乐,而今却只有树长生。(1分)
小题2:吴诗通过宫内外环境的对比,暗含着对统治者沉溺于玩乐不关心政事的一种不满。(1分)李诗则借古讽今,(1分)警示统治者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如文学创作中各种叙述、描写以及讽刺、夸张、象征、比喻 、对比、借代、拟人、排比、对偶、层递等方式。应该说表现方法有时包括了表达方式。读懂诗歌是准确判断表现手法的关键,本题中第一首诗中“四郊飞雪暗云端”与“绿树碧檐相掩映”描写的是两种不同天气中景物呈现出的不同特点;第二首诗中“君王游乐”“一曲霓裳”,“故宫惟有树长生”描写的是不同时期华清宫的景象;读懂诗歌中的这些语言,应不难得出两诗都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实则需要把对比的双方指明。
小题2:概括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对文本的内容有熟悉的掌握,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尤其是一些能表明作者感情和态度的词语。本题解答的关键是通过对比的语句,体会作者在对比中流露出的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蝶恋花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小题1】“杜宇”即“杜鹃”,叫声凄惨。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出现了它的身影,“其间旦暮闻何物? 。”(1分)
【小题2】赏析上片“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中“系”字的妙处。(3分)
【小题3】本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出词人何种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杜鹃啼血猿哀鸣
【小题2】“系”本意为“系住”“栓住”,在词中有“留下”之意。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千万条柳条垂下,似乎像要把春天留住的情状。“系”字表达出词人渴望留住春天的惜春情怀。
【小题3】本词运用借景生情和渲染的手法。通过“垂柳”“飘飞”的柳絮、杜鹃的啼叫、黄昏时的潇潇暮雨等意象渲染出一幅春天逝去时的悲伤画面,表达词人对春天逝去的愁闷与感伤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对古诗句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可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着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组织答案。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系”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系”字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系”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很多,可结合着诗句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例如,“垂柳”“飘飞”的柳絮、杜鹃的啼叫、黄昏时的潇潇暮雨等意象与“愁人苦”联系起来,很容易得出运用了借景生情的手法,同时这些景物的描写也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烘托出诗人对失去青春的感伤,因此又用了渲染衬托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