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小题1:诗中首联用了“白地” “栖鸦” “冷露” “桂花”几个意象,请结合全诗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6分)
小题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题。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其一)
卢照邻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最后一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1.请简要概括“半山春晚”?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词
李益
湘江斑竹枝, 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 郎从何处归?
鹧鸪词
李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小题1:两诗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都是表现一种愁苦之情的。这种“愁苦之情”具体说来有何不同?(4分)
小题2:两诗在表现手法上都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采用了传统手法中的哪一种?请简要说明。(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8分)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