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9 18:41:23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问题。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候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事,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展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傒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诸侯将救燕 谋:谋划
B.傒我后,后来其 苏:新生
C.诛其君而其民 吊:哀悼
D.累其子弟 系:囚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谋燕众/寡人之国也
B.如之何可也?/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C.置群后去之/吞二周亡诸侯
D.奚后我/身死人乎,天下笑者,何也?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做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
4.翻译下列句子。
(1)诸侯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下列《师说》中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A
4.(1)有很多诸候将要谋划攻打我,我该怎么对付他们呢?
  (2)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浆,迎接大王的军队。
  (3)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给孩子们(或他们)文字(或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其中(或那些)的文句(或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老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两人坐——延:邀请
B.降跽过——谢:感谢
C.立恭宿别——过:拜访
D.而乐无乎此——加:超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扫石坐——弃甲曳兵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积土成山,风雨兴
C.乐无几乎——孰能讥之乎
D.遂李及道士别——今君廉颇同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C
4、(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 (2)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诗呢?”(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选择题每题3分,文字题6分,共18分)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主辱,臣死有余(同“戮”,罪)
B.以父母之遗体行(几乎)
C.鞠躬尽力,死而后 (语气词,了)
D.然微以自于君亲(文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生也幸盖当蓼洲周公被逮
B.请罪母,母不许列其姓名大堤之上
C.生无救国难是时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按剑前北躯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
小题3: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B.宗庙之福
C.以为前驱
D.所谓鞠躬尽力
小题4:文中“修我戈矛”的出处,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
B.《楚辞》
C.《左传》
D.《战国策》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3分)
(2)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1)确实没想到我能重返我的国家,重穿汉人的服装,重新见到宋朝的皇帝皇后,即使早晚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2)略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此处(1)中B应是(冒险),C应该是(停止),D中应是(文饰);(2)A中都是助词,不必译;(3)不是古今异的为B,古今都是指国家;(4)考查学生对古籍文献的积累。“修我戈矛”出自《诗经》;(5)这是文言文句子理解并翻译考点。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这里应注意“诚”“憾”“向”“委”“微”等词语的理解和翻译。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逾年,起知祥符县,司开封户曹,提拳京东常乎,入辞,留为库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选自《宋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姓势持官府——怙:依仗、凭借
B.结党欲为内应——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示众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A
3.C
4.(1)但是从道义上讲,我不忍心辜负国家、辱没祖先,我愿意跟这座城池共存亡,以此来表明我的气节,各位还是自己作打算吧。
  (2)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①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②运河上有了这座房子,增加了不少颜色
C.①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②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D.①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②啊,好一派草原光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