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2019-06-29 18:43:32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以其无礼于晋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
①固时俗之工巧兮 ②偭规矩而改错 ③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④宁溘死以流亡兮 ⑤怨灵修之浩荡兮 ⑥佩缤纷其繁饰兮 ⑦芳与泽其杂糅兮
A.①③⑤⑥ B.①②⑥⑦ C.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垓下悲歌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而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①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②待,请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②舣船:使船靠岸。 1.下列句子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夜溃围而出——当,正处在 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过错 C.亡其两骑耳。——失去,损失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②项伯乃夜弛之沛公军 B.①汉骑追者数千人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②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①不忍杀之,以赐公 ②具告以事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①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③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④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⑤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⑥乘势起陇亩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陷入沼泽地,伤亡又惨重。 B.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C.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D.司马迁认为项羽霸王的权位虽然不能维持到底,但是这显赫的功业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他的失败缘于其自大且做法不得人心。 5.用“/”给文中加粗的文句断句。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C 4.B 5.及 羽 背 关 怀 楚/ 放 逐 义 帝 而 自 立/ 怨 王 侯 叛 己/ 难 矣/ 自 矜 功 伐/ 奋其 私 智/ 而 不 师 古/ 谓 霸 王 之 业/ 欲 以 力 征 经 营 天 下/ 五 年 卒 亡 其 国/ 身 死 东 城 /尚 不 觉 悟/ 而 不 自 责/ 过 矣 6.①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②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自号为‘霸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词,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贼宁波、温州。浙东平,继光进秩三等。闽、广贼流入江西。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继光还浙江。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自广东南澳来者,合福清、长乐诸倭攻陷玄钟所,延及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 擢:提拔 B.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 按:审查 C.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更:再次 D.而酋长营兴化 营:扎营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教以击刺法申之以孝悌之义 B.乃因地形制阵法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精求而更置之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继光乃旋师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戚继光虽然家境贫寒,但身为将门之后,他的成功得益于良好的家庭影响和自己的不懈努力。
B.戚继光是一代名将,但他的仕途却坎坷不顺,他曾因作战无功受到罗嘉宾等人弹劾而被免官。
C.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倭患横行,当地人民苦不堪言,平倭战争获得人民的拥护与欢迎。
D.戚家军之所以名闻天下,主要因为戚继光治军有方,而且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所以屡战屡胜。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3分)
⑵.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⑴(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免官,(被责令)身负罪名惩办敌人。
⑵被天下人耻笑的原因,是什么?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戚家军因地制宜,把一切战舰、火器、兵械都经过精心研制后加以更换。所以更译为更换更合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可采用联想推断法,更多为联系上下句推断其逻辑关系,即代入原文是否合理。再者还可通过其在文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也可根据对偶、热电厂比、并列等结构特点来推类词义。
小题2:本题所选题材一句课内的,一句课外的。有利于学生迁移运用课内知识来推知课外知识。所以A.以,均为介词,可译为“把”、“用”;B.按照、依照趁着;C.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D.于是、就竟、却。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意义不同。首先要明确其用法,其次要确定其意义。再者,要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
小题3:B.戚继光受到罗嘉宾等人弹劾的原因是“无功且通番”,而且此次并没有被免官。
点评:本题比较难。此类题有的是对原文的理解,有的是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答此类试题阅读是基础,排除是手段。抓住设置的“人物”不对号,侧重点有所偏移、张冠李戴等常见设误类型,一一与原文进行对照排除。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克译为攻克。坐译为获罪。办译为惩办。(2)为译为被。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为判断句,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不同罢了。
点评:本题比较难。翻译时要注意三点: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莫断章取义。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
【参考译文】
戚继光,字元敬,家中历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挥使,代理大宁都指挥使司事,召入京师任神机营坐营,品行很好。戚继光少年时便很洒脱,气度不凡。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改佥浙江都司衔,担任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阴塞所致,所以不加罪。不义,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免官,(被责令)身负罪名惩办敌人。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它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
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抢掠桃渚、圻头。戚继光急忙赶到宁海,据守桃渚,在龙山把他们打败,追到雁门岭。倭寇逃脱后,趁机袭击台州。戚继光亲手消灭了他们的魁首,把其余的贼全部追到瓜陵江溺死。而圻头的倭寇又再跑向台州,戚继光在仙居拦击,在路上的倭寇没有能逃脱的。戚继光先后九次作战都大获全胜,俘虏、斩首的有一千多人,烧死溺死的无数。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在宁波、温州打败了敌人。浙东被平定,戚继光提升了三级俸禄。福建、广东的匪徒流入了江西。总督胡宗宪行文使戚继光援助。捣毁了在上坊的贼窝,贼跑到建宁。戚继光回到浙江。
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从温州来的,会合了福宁、连江各股倭寇攻陷了寿宁、政和、宁德。从广东南澳来的,会合了福清、长乐各股倭寇攻陷了玄钟所,蔓延至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离城十里有个名叫横屿的地方,四面都是狭窄险要的水路,贼寇的大本营就设在里面。官军不敢攻打它,双方对峙一年多。那些新到的倭寇驻扎在牛田,而酋长则驻扎在兴化,东南两面互相支援。福建接连告急,胡宗宪再次行文责令戚继光剿灭他们。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贼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十个营寨,斩首一千多。天亮(军队)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牛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见】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拜见,参见)
B.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行》)(见面,用于一般关系间相见)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偏指一方,可译为“我”,“见背”意即“离我而去”。)
D.则必铭而见之《寄欧阳舍人书》(看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同“现”,显现、表彰。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