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A.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 B.驱而出之四海之外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 C.况禹迹所掩刺史、县令之所治 D.其率丑类南徙于海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 |
2、阅读题 景春曰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②?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③,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注释] ①景春:战国时纵横家。②公孙衍:魏国人,号犀首,当时著名的说客。张仪:战国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主张连横,为秦扩张势力。③古时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1)下面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具有“一怒天下恐”的威力应该可称大丈夫吧。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因为他们不符合“仁”“礼”“义”的条件。
C.孟子认为“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意思是说这一般人所要遵守的“礼”,离“大丈夫”条件还差得远。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通俗的讲就是”在其位,就和人们一起努力;不在其位,就独自努力。
(2)这段话里孟子提出什么样的主张,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不同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B.《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宋的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乐府”原指一种官署,后指一种新诗体。
C.《左传》也称《左氏春秋》,为“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的“传”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传”都是一种史书体例。
D.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四史”,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12分)。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楚发兵绝吴兵之后,不得归。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闾指,军却。阖闾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闾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其后四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吴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牧,而还报吴。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平:讲和
B.食不重味,吊死问疾吊:慰问
C.愿王释齐而先越愿:希望
D.少恩,猜贼贼:盗贼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
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①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
D.①公子光为将
②是为吴王阖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辅佐阖闾治国,吴伐越却被越国击败,阖闾受伤。临终前,阖闾告诫夫差不要忘记勾践杀父之仇。但夫差在伐越胜利之后被勾践投降归附的假象迷惑,听信伯嚭的意见,与越国讲和。
B.伍子胥从勾践生活俭朴、关怀民众的举动中察觉到勾践有长远的图谋,他告诫夫差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劝说夫差不要急于兴师伐齐,但夫差不听。战胜了齐国后,伍子胥就更被夫差冷落了。
C.受勾践贿赂的伯嚭竭力为越国说话,而夫差也日益听信于他,根本不听伍子胥的谏言。伍子胥预见到吴国将要灭亡的命运,认为自己既然不被吴王信任,那么与吴国一起灭亡也毫无意义。
D.夫差听信伯嚭的谗言,认为伍子胥自恃重臣,心有怨恨,对他产生怀疑,于是下令让伍子胥自尽。伍子胥慨叹自己辅佐先王争霸,拼死为夫差争得王位,到头来却被谗臣所害,最终怨愤自尽。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
②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5、单选题 对下列加粗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连接两个形容词。)
B.其孰能讥之乎?(副词,表反诘语气)
C.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动词,往,到达)
D.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副词,立刻,马上)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