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对节选部分第一段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D.第五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悲惨的心情,第六句用月光进一步反衬诗人此时的心情。
2.“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两句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选部分画线的语句各表现了诗人与琵琶女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关键字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这两句在诗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紧承上文主客离别之事,又引出琵琶声,为下文展开对琵琶曲的描写过渡。
3.“寻”“问”“移”“邀”“添”“回”“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的矛盾复杂的心情。
4.①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②巧用拟声词和叠音词,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
③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 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春夕》是作者旅居湘鄂时所作。
小题1:请谈谈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答:?
小题2: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此外,颔联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表达特色?(3分)
答:?
小题3:概述全诗表达了作者那些情思?(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点明在异乡送春归的诗人形象(点明春归时节我身在异乡);引起下文诗人凄楚的情怀的抒发。(每点1分)
小题2:分析:典故:庄周梦蝶(或:杜鹃啼血)(1分)(2)分析:典故:庄周梦蝶(或:杜鹃啼血)(1分)
虚实结合: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下句实写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月”相伴。
烘托渲染(视听结合):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注意,视听结合分析时不能将蝴蝶一句作为视觉描写)
曲折层递: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这三层愁情,一层比一层深。(每点1分,写出两点即可。)
小题3:?分析: 春逝之伤;思乡之苦;迟暮之悲(或“对范蠡功成身退的羡慕”);故园美好却欲归不得的矛盾。(答出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楚城”,泛指湘鄂一带。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
小题2: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中所谓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读着这样的诗句,谁都会为异乡漂泊的诗人一洒同情之泪。
小题3: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体现了春逝之伤;思乡之苦;迟暮之悲(或“对范蠡功成身退的羡慕”);故园美好却欲归不得的矛盾。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11分)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小题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表现的是无奈、苦涩、不得志的心情(或答:“思乡而不得”也对)。(2分)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出:“‘休对’老朋友说什么思乡之情,‘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结合诗句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生出了思乡之情(结合诗句分析,意思对即可。5分)。这是一首“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词(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咨嗟”意思是叹息,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即不要对老朋友说什么思乡之情,“且将”是暂且将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点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从整体去把握,任何一首诗的观点态度都离不开句子,每个句子又是诗歌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分析作者的观点不能断章取义,即使是分析相关句子的观点态度也要结合全诗分析。本题虽然是要求从所给词语“咨嗟”“休对”“且将”入手,但分析时仍然要联系诗歌的下片。
小题2: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上片写景,春天还没有过去,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登上超然台眺望,只见半沟护城河的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下片有景及情,抒发了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生出了思乡之情。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
点评: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和情的关系一般有四种: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乐景衬哀情。本诗属于乐景衬哀情。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小题2:_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小题3: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杜甫《阁夜》)
小题4: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
小题5:可惜流年,________________,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小题6:兄弟不知,________________。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诗经·氓》)
参考答案:
小题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小题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小题3:人事音书漫寂寥
小题4:鸡鸣桑树颠
小题5:忧愁风雨
小题6:咥其笑矣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易错字:小题1:须臾;
小题2:隳;
小题3:事,寥;
小题4:颠;
小题6:咥。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古诗文题空。(5题限选4题)(8分)
(1)我闻琵琶已叹息,?。?,相逢何必曾相识!(自居易《琵琶行》)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兮辞》)
(4)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5)酌酒以自宽,?。心非木石岂无感??。(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参考答案:
(1)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
(2)人道寄奴曾住?气吞万里如虎
(3)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
(4)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
(5)举杯断绝歌路难?吞声踯躅不敢言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重、唧、涯、沦、寄、策、憩、岫、肱、踯躅。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