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 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 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共22分)
(1)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伟,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
(2)光和元年,举郡上计①到京师。是时司徒袁逢受计吏,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壹独长揖而已。逢望而异之,令左右往让之,曰:“下郡计吏而揖三公,何也?”对曰:“昔郦食其②长揖汉王,何遽怪哉?’’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延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顾谓坐中曰:“此人汉阳赵元叔也,朝臣莫有过之者,吾请为诸君分坐。”坐者皆属观。
(3)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不得见。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门,陟强许通,尚卧未起,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曰:“窃伏西州,承高风久矣,乃今方遇而忽然③,奈何命也?”因举声哭门下惊皆奔入满侧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入语大奇之谓曰子出矣
(4)陟明旦大从车骑奉谒造壹。时诸计吏多盛饰车马帷幕,而壹独柴车草屏,露宿其旁,延陟前坐于车下,左右莫不叹愕。陟返与言谈,至熏夕④,极欢而去,执其手曰:“良璞不剖,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陟乃与袁逢共称荐之。名动京师,士大夫仰望其风采。
(5)州郡争致礼命,十辟公府,并不就,终于家。
(选自《后汉书·赵壹列传》)
[注]①郡上计:向朝廷报告一郡税收会计的官员,也叫上计吏。
②郦食其:秦汉之际的策士,后归汉王刘邦。他拜见刘邦,只作揖,不跪拜,刘邦知其不是平常的人,把他请到上座。
③忽然:指死亡。
④熏:通“曛”,黄昏。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逢望而异之,令左右往让之异:奇怪
B.坐者皆属观属:通“瞩”,注视
C.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临:俯视
D.陟明旦大从车骑奉谒造壹明旦:第二天早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B.执其手,延置上坐其曲中规,不复挺者
C.乃今方遇而忽然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并不就,终于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小题3:下列各句都表现赵壹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一项是(?)
①光和元年,举郡上计到京师?②壹独长揖而已
③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
④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因举声哭
⑤壹独柴车草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小题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表现出他的倨傲不驯、玩世不恭的性格和无所作为的结果。
B.本文通过对赵壹的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描述,表现他既要借权势显扬名声,又不甘心屈颜仕途的特有气质。
C.本文通过对赵壹恃才倨傲的描述,反衬袁逢、羊陟不计私嫌,爱才荐才的高尚品格。
D.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表现他故作倨傲,是为了巧借权势显扬名声,目的不在于做官。
小题5:(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
因 举 声 哭 门 下 惊 皆 奔 入 满 侧 陟 知 其 非 常 人 乃 起 延 入 语大 奇 之 谓 曰 子 出 矣
(2)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3分)
译文:?
②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4分)
译文:?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B.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击退。
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因:因为。
D.将数百之众将:率领。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吞二周而亡诸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B.临不测之渊以为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作《师说》以贻之
D.天下已定学不可以已
6.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由守势转入攻势。
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D.写陈涉起义,却极言陈涉如此之微,是为了后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证明提供有力论据。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分)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3分)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分)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