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2019-07-03 08:02:1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代的小令,完成小题。(8分)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①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②道,今
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注释】①那个:即“哪个”。②长安:汉唐京都,此处泛指京城。
小题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晨”、“昏”两个字相呼应,暗含着作者对世人从早到晚都在奔波的感喟。
B.第三句中的“闹”指的是上文中的“鸡叫”和“鸦噪”,渲染了繁荣而喜庆的氛围。
C.“路遥遥”与“水迢迢”既写出了道路的漫长,也体现了求取功名之路的无限艰辛。
D.“今日少年明日老”用语夸张,却道出了青春短暂的事实,饱含着韶光易逝的慨叹。

小题2:请指出“山,依旧好;人,憔悴了”所运用的手法,并结合这几个句子说明作者所表达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对比。(1分)以“山”的永恒与“人”的易衰老形成对比,说明时光易逝、人生苦短,(1分)不应该将生命耗费在追名逐利上,体现了作者对世人热衷于追求功名的否定。
(1分)同时也以“山”的美好与“人”的憔悴形成对比,突出了自然的美好,(1分)作者认为人生应该由争名逐利转而珍惜美好的自然。(1分)
(表达不必拘泥,意思对即可。手法答成“衬托”或“反衬”也可。)


本题解析:
小题1:“闹”主语是“那个”,指的是世人;“繁荣”与“喜庆”也错。
小题2:“晨鸡”,“昏鸦”喻指社会中各色各样的人。他们都离不了一个俗字。在人世间沉浮。浮生一世,又有何为?何得?须知:功名路上险恶多。去往长安功名大道,多年的悉心准备,就在一场无情的科举中败退。何苦而为之?短短40多字。用了比喻、对偶、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把个追逐功名人的一生说了个透。并能预言后世学者。妙!
点评:本题的第一小题是一个突破,通常诗歌鉴赏考查的点为意象、意境、手法、情感。考查诗歌的内容很少,而实际上理解诗歌内容是鉴赏诗歌的基础,所以说本题抓住了诗歌鉴赏的要点。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日寄怀?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注】青袍:即青衫,指官职卑微。龙津:即龙门。
小题1:前人评价第二联写得“沉痛”,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有花有月却无酒无人;②风景美丽和处境凄楚形成巨大反差;③乐哀相衬;④更加突出作者寂寞无聊的悲凉。?(每点1分,共4分)
小题2:①春日寂寞之苦;②官小职卑之愁;③年龄老大之恨;④前途渺茫之悲。(每点1分,共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分析。第二联的意思是:即使有花又有月,怎能受得了没有酒喝又没有人陪伴呢。有花有月景色之美,而没有酒喝,没有人陪伴,又是如此的之凄凉;乐景衬哀情,写出作者的寂寞无聊。
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要了解注视,依据文本内容可知,颔联写景同时也流露出无聊之状。颈联转入写自身遭遇,“青袍”指代官职卑微,“年年定”是说久居下僚,第五句感伤岁月流逝、年龄老大。尾联是说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又慨叹无人引进,写出途渺茫之悲。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⑴简析首二句诗是怎样写“离恨”的。(4分)
答:
⑵第三句中的“烟波与风雨”有何深刻含义?在诗中起何作用?(4分)
  答:


参考答案:⑴用漂亮的船静静地停泊在碧绿的春水之上与杨柳相绾的优美图景来反衬即将离别的人的内心之乱;(2分)用“行人”酒兴未尽,还有许多话要与朋友倾诉,“画舸”却就要起锚,来显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情。(2分)⑵自然界的浩淼烟波和斜风细雨,正如宦海风波浮沉难以预料;(2分)用“行人”对“烟波与风雨”的全然不顾而依然远离,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进一步渲染了令人肠断的离情别绪。(2分)


本题解析:郑文宝在宋初颇负诗名,风格轻盈柔软,不脱晚唐、五代格调,其文集已失传,只在宋人著作中保存若干篇诗文以及零星诗句。此诗写出了挚友别离之际那种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情景,意境优美,从中可窥宋初诗风之一斑。此诗构思巧妙。首先,抒写“离恨”,不露筋骨,显得风流蕴藉。清人吴乔《围炉诗话》论“诗意大抵出侧面”之旨,即举此诗为证,评之为“人自别离,却怨画舸”,确实深得此诗三昧。其次,章法独别,迥不犹人。陈衍说:“案此诗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别。”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官舍竹
王禹傅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注]。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做的虚衔。
1.第三联中有两字用得生动传神,请找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拂”和“侵”两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拂”在此为弹奏。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侵”在此为映、照。“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坪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
2.托物言志。(答“托物抒怀”也可)写出了竹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作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意对即可)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了诗人家门前门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