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游 月 陂?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小题1:颈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答:?
小题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本诗的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5分)
小?园
黎 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 ① 寒花:菊花。
小题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2分)
小题2:这首诗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赏析诗人的形象。(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柳宗元
宦情羁思②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本诗是诗人被贬至柳州后于初春二月触景生情之作。②羁思:客居他乡的思绪。
小题1: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有“春半如秋”之感的原因。(4分)
小题2:诗中“乱”字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