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7-03 08:06:44 【

1、阅读题  把第二个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5分)
(2)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5分)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卒起不意
B.秦伯说,与郑人盟? 图穷而匕首见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毋内诸侯
D.秦王还柱而走? 令将军与臣有郤



3、阅读题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③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注]:①李全:南宋叛臣。②乡用:重用。③洊(jiàn):再度。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槐严——遇:对待。
B.吾属将之偿——责:谴责。
C.斩以师——徇:示众。
D.妇人出——麾:挥手使……离去。
2.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陪邻
B.请战喻
C.不然,籍何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太尬父亲很生气,以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本庵记
归有光
客曹杨君伯厚,名其读书之舍曰本庵,因其友张师周来请为之记。
余问其所以为名者。盖今少保司马公为曹郎时,生君于邸舍;而先少保公御史视鹾①事于江都,闻得孙而喜,乃曰:“吾居扬州而此子生,命之曰扬州民。”且谓“吾家再世荣禄,厚福之来不敢居,令此子长得为耕农足矣。”嘉靖四十一年,君登第,而主司以为“州民”非所以为称,乃更之曰“俊民”。君不能逆主司之意,而又不敢忘其祖之命,故名其庵曰本者,以为不忘其先少保云。
夫所谓本者,犹言始也。凡物之生,皆始于本,故以本为始也。昔林放问礼之本孔子告之以礼为本主于俭夫礼生于心孔子不言而言从俭从其始而求之未有不得其心也。传曰:“天地者,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圣人之所谓本者,皆言其所始也。人能思天地之所生,则不至于违其性:人能思先祖衍其类而生我,则不至于戕其身;人能思君师之所以治,则不至于遗君而倍师。故有子志之曰:“孝弟也者,为仁之本与!”言君子之为仁,以孝弟为始,则可以得其心也。
君日侍少保公,颜色养,不离于左右。孝弟之道,不勉而至。然且思先少保之在江都之曰,其所存远矣。少保公方掌邦政,以才德为天子所倚毗;君学多士,雍容南宫。奕世济美,当世以为难得。及余观其一命名之间,而犹不忘其本如此。而后知君家之所以贵显者,盖有以也。是为记。
【注】鹾cuó: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天地生恶:厌恶,憎恶
B.天地者,之本也生:生命
C.君日侍少保公,颜色养承:顺着,迎合
D.君学多士,雍容南宫魁:第一,居首位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先少保公御史视鹾事于江都以:介词,把
B.吾居扬州而此子生,命之曰扬州民因:副词,于是
C.孝弟也者,为仁之本与其: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D.人能思先祖衍其类而生我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小题3:下面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君给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本庵”,主要是因为他自己出生在扬州,同时又不敢忘记了祖父的教导。
B.圣人所说的本指的是事物的开端。作者认为人如果能想到自己是天地所生养,就不至于违背天性。
C.杨君每天侍奉少保公,并顺着父亲的脸色恭谨奉养,片刻不离他身边,可以既是尽到了孝悌之义。
D.作者认为杨家之所以能够世世代代尊贵显赫,当朝少有,主要是因为他们能谨守孝悌之义,不忘本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客曹杨君伯厚,名其读书之舍曰本庵,因其友张师周来请为之记。(3分)
(2)人能思君师之所以治,则不至于遗君而倍师。(3分)
(3)少保公方掌邦政,以才德为天子所倚毗。(4分)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嬴而不助五国也/夫六国秦皆诸侯
杳不知其所也/负栋之柱,多于南亩农夫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