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简述马斯洛娃被涅赫柳多夫抛弃沦落妓院的经过。(《复活》 )
参考答案:马斯洛娃被女主人赶出门之后,在一个警察局长家做了使女,局长一味地调戏她。不久,她分娩了,孩子也死了;在林务官家当佣人时遭到强奸;在一个太太家做女仆也受到骚扰。她的姨母让她到自家的小洗衣店当洗衣工,她又怕苦怕累。她也曾爱过一个店员,可店员不辞而别了。于是她借酒浇愁,走投无路,落入了妓院。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面对形象,不能单凭理智来理解,还要通过感性的形式,通过感情和想象来进行感受和感知。
虽然美都是形象,但形象却不一定都美。那么,什么样的形象才是美的呢?虽然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终极性的答案,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美的形象是自由的形象。它除了能够给人带来愉快感、满足感、幸福感之外,还能给人带来自由感。相比之下,自由感是审美的最高境界。因此,美是自由的形象。
首先,美的理想是与自由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能自觉地认识和改造自然,使环境适合和满足人的需要。人类越进步,越要改造自然,越不受环境的支配,越能取得更多的自由。自由越多,人就越能够充分展示他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使人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展现出来,全面地对象化,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真正自由的人。自由的理想与美的理想变为一致,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尽可能地对象化,转化为生动活泼而又自由的美的形象。
其次,自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规律的,自由的规律就在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能够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人,就是自由的人。人一旦掌握了客观规律,会使客体的规律符合人的目的,实现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这时,客体就不再是人的局限,而是为人所用,人在客体中发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感到了自由。原始人看到闪电,认为是天神发怒,因而恐惧,感到不自由。可是,现代人由于认识和掌握了闪电的规律,获得了自由,看到闪电,不仅不会感到恐惧,反而能够欣赏它们的美,人要欣赏美,也必须首先获得自由。如果一个人内心不?自由,不能自觉地实现自己的自由意志,他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主体,因而也不可能真正进入审美的状态。因此,美既要有外在的自由,也要有内心的自由。对艺术家来说,既要有创造环境的自由,不受外力的干涉,又要有艺术家的独创性。在这里,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既是美的规律,又是自由的规律,二者一致,美的形象就都成为自由的形象。
最后,从艺术创作和人类的审美欣赏来说,美的形象更是自由的形象。如,姜白石写的《疏影》,歌颂梅花的美。很多诗人也写过梅花。那么,怎样从大家都认为美的一般性的感觉中解放出来,自由地加以转化,使之成为姜白石自己的感受,从而写出梅花独特的美呢?他经过自由的想象,把梅花想象成昭君,想象成昭君“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于是,姜白石的思想解放了,他所歌颂的梅花的美也解放了,获得了?从来没有人写过的新内容。由此看来,美的创作过程,正是客观现实中的美自由地揭示其新内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物质的感性形式也被精神化,变成自由的形式,用来自由地表现人的本质力量。所以说,美的形式是自由的形式。至于艺术形式,更是艺术家通过对物质形式的种种障碍的不断克服所进行的自由创造。齐白石一笔下去就有一只虾在纸上活起来,是由于他对物质形式的束缚有了最大程度的克服,因而能够自由地创造出美的形式。(摘自蒋孔阳主编的《美学原理》,有删改)
1、关于“美是自由的形象”,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是需要人们通过感情和想象来进行感受和感知的形象,它能给人带来自由感。
B、只有自由的理想与美的理想变为一致才能创造出美的形象,而这种形象是自由的。
C、美是人们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内心获得充分自由之后才能欣赏到的形象。
D、美是一种形象,艺术家只要有创造环境的自由,不受外力的干涉,就能创造出这种形象来。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什么样的形象才是美的形象还没有终极性答案,但美的形象是自由的形象这一点是明确的。
B、人通过认识和改造自然获得更多的自由,这样就有利于充分展示他作为人的本质力量。
C、人的本质力量尽可能地对象化,能使自由的理想与美的理想变为一致,从而创造出美的形象。
D、姜白石写《疏影》,说明了美的创作过程是客观现实中的美自由地揭示其新内容的过程。
3、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与美给人们带来的愉快感、满足感、幸福感相比,自由感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B、获得内心的自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主体是一个人能够欣赏美的唯一条件。
C、原始人和现代人对闪电的感受不同,是因为原始人不是自由的人,而现代人则是。
D、艺术家只有最大程度地克服物质形式的束缚,才能够自由地创造出美的形式。
参考答案:1、D
2、C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及“无辜”的目标,似乎有了实现的可能。据英国《泰晤士报》
11月5日报道,一种使用“隐形智能炸弹”靶向癌症的纳米治疗技术将在明年进行首期人体临床试验,这种新型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可有效避开人体的免疫细胞进行药物递送并杀死肿瘤细胞,这无疑将是人类对抗癌症病魔的一大突破性进展。
BIND生物科技公司是一家专门研究纳米粒子靶向药物的生物科技公司,而所谓靶向药物,顾名思义便是针对某种特定疾病开发,并且只针对此疾病发生作用的药物。
该公司的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朗格教授和哈佛大学的奥米多·法罗萨德教授均为纳米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精密的生物物理化学方法优化纳米粒子靶向系统,为特定的治疗方法传递药物,而BIND014纳米粒子就是他们最新推出的“重磅炸弹”。
优化纳米粒子的目的,就是要使得药物能够在积聚在每个指定的部位的同时,尽量减少系统性风险,从而提高疗效和降低药物的“脱靶”效应。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BIND的组合式优化纳米粒子得益于被动和主动靶向机制:其中被动靶向机制使得BIND的纳米粒子集中于病变组织,特别是与“外漏”的血管系统相连,从而能使溢出物和纳米粒子积聚在病变处;而主动靶向机制又促使该纳米粒子具有高特异性和亲和力,能够与“靶”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或细胞外基质成分相结合。
经过优化的BIND纳米粒子靶向药物,在通过一系列生物组织时,可以避开免疫系统,锁定到目标位置,并在靶组织上蓄积,得到所需的药物释放速率。
BIND014纳米粒子药物是为治疗前列腺癌而设计,它通过优化,将药物包裹在一个“特别制造的传送包内”,解决了药物传递中的3大难题:如何确保治疗分子到达体内正确的病源,如何在数天内缓慢地释放药物,以及如何保证人体的免疫系统不将其视为异物从而破坏它们。
该纳米粒子的一个要素是“智能”靶向系统,BIND014通过该系统就会自动锁定到前列腺癌细胞中的分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上,并在药物释放前集结在肿瘤处。这种药物传递系统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能通过PMSA分子进行细胞定位,非常精确地找到病源,同时保护纳米粒子避开人体的免疫细胞。
这种药物已经在小鼠皮肤下培育的人体前列腺肿瘤上成功通过测试,其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药物能在前列腺肿瘤附近积聚,并基本能将肿瘤细胞全部杀死。虽然这种疗法最初是为治疗前列腺癌而设计,但供纳米粒子定位的PMSA分子也在生长了其他顽固性肿瘤的血管中发现,因此,预计该方法也适用于治疗其他癌症,比如乳腺癌、肺癌和脑癌等。——摘自2009年12月《环球》
1.下列关于“BIND014纳米粒子药物”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该药物通过“智能”靶向系统,通过PSMA分子进行细胞定位,能够自动锁定找到病源。
B.该药物通过优化,将药物包裹在一个“特别制造的传送包内”,可以 保证人体的免疫细胞不将其视为异物从而破坏它们。
C.该药物针对前列腺肿瘤已经在人体上成功获得测试,结果表明,这种纳米粒子药物能在前列腺肿瘤附近积聚,并基本能将肿瘤细胞全部杀死。
D.该药物在靶组织上蓄积后,可以按照所需的药物释放速率在数天内缓慢地释放药物,使得药效持续更长的时间。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朗格教授和奥米多·法罗萨德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精密的生物物理化学方法优化纳米粒子靶向系统,为特定的治疗方法传递药物。
B.人类对抗癌症病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型的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实现了人们用药物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害人体正常组织的愿望。
C.BIND纳米粒子靶向药物通过主动靶向机制使纳米粒子集中于病变组 织,并以其高特异性和亲和力,与“靶”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或细胞外 基质成分相结合。
D.优化纳米粒子可以使药物在通过一系列生物组织时避开免疫系统,尽量减少系统性风险,提高疗效。 3.结合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BIND014纳米粒子药物解决了药物传递中的一大难题--如何在数天内缓慢地释放药物,这意味着,注射一次纳米粒子药物能使得药效持续更长的时间。
B.优化纳米粒子的目的之一是尽量减少系统性风险,使纳米粒子靶向药物可以避开免疫系统。因为,通常来说,药物传递过程中纳米粒子的风险就在于被免疫系统发现并破坏。
C.使用“隐形智能炸弹”靶向癌症的纳米治疗技术可以让药物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及“无辜”的目标,这样就可以显著降低化疗过程中对患者身体产生的副作用。
D.供纳米粒子定位的PMSA分子也在生长了其他顽固性肿瘤的血管中发现,因此,这种最初为治疗前列腺癌而设计的治疗方法,也被广泛用于治疗其他癌症。
参考答案:1.C
2.D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25分)
垫底的人
陈大超
终于调到一个局机关,吃上朝思暮想的“财政饭”,徐芳高兴得一天到晚都是笑盈盈的,可是等她醒过神来,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讲能力的机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她垮下脸来。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好在没过多久,局里又来了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基本上就是个只能拖拖地夹夹报纸冲冲厕所的傻瓜。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只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说“把地再拖一遍!”或者说“把报纸都好好夹起来!”或者说“帮我捶捶背!”傻瓜简直像个一摁按钮就立刻动作起来的机器人,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他都是一点反应一点想法也没有。
这个名叫闵天飞的傻瓜,考大学时离读清华的分数仅仅只差一分,一阵狂笑就变成了一个痴不痴呆不呆的傻瓜了。徐芳也挺同情他的,但她一旦受了谁的气,仍然要把他当作出气筒,恶言恶语地把他使唤一通,让自己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她甚至觉得在这个机关里,对她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局长科长们,而是这个傻瓜——没有这个傻瓜给她垫底,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下去。
这天上班,她居然没见到天飞,楼上楼下各个科室都找遍了,也没见着他的身影。一问,原来是他家里人领着他到上海治病去了。她听了心里猛然一惊,接下来一整天都恍恍惚惚、心神不宁的。她就总是下意识地跟人家讨论:“你说天飞的这种病真的能治好吗﹖ ”“你说天飞的病治好的把握到底有多大﹖”还假惺惺地说:“要是真能治好那就太好了啊!”其实她潜意识中非常害怕他真的给治好了。
一个星期后天飞出现在局里的时候,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样子。徐芳见了差点笑出声来。她也仍然常常在背后整他、吼他,拿他垫底、出气。后来她竟然发展到敢用鸡毛掸子打他了。也就有一次,她一失手,竟然将鸡毛掸子重重地打在他的后脑勺上。打得他当时猛地一激灵,全身仿佛触了电似的一抽搐。谁也没想到,这一击,竟然使天飞的智力因此而恢复了。
天飞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再到局里上班的时候,脸上就再无半点呆气傻气了,局长也不让他再做那些杂事了,而是要他在秘书科“适应适应”。仅仅过了两三个月,天飞就给人一种英气勃勃年轻有为的感觉了。自然,在这个局里,徐芳又成了一个垫底的人了。她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自己竟然用鸡毛掸子去打他——这一打,又把自己打入了度日如年的冰窟里。
她常常幻想在天飞独自在办公室里值班的时候,悄悄地出现在他的后面,用一个暗中准备好的小木棒,对着他的后脑勺乒乒乓乓地从各个角度猛敲一气——再把他脑子里的那个开关敲关上……
(原载《金山》2003年第2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徐芳能够调到局机关,很是高兴;但后来她发现自己的身份、级别、资历和能力在局里都比不过别人,就高兴不起来了。
B.闵天飞是个脑子不好使的傻瓜,痴痴呆呆,只能干些杂活,这使徐芳很高兴,因为局里终于有了个不如自己的垫底人了。
C.徐芳虽然很同情闵天飞因为高考时离清华的分数线只差一分而变傻,但她仍然拿闵天飞做出气筒,这说明她心理严重扭曲。
D.家人带着闵天飞去上海治病,徐芳心神不宁;闵天飞的病没有治好,徐芳竟然有点幸灾乐祸,说明她没有一点仁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