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与友人荆雪涛书
[清]于成龙
? 广西柳州罗城,偏在山隅,土司①环绕,山如剑排,水如汤沸,蛮烟瘴雨。北人居此,还者十不得一二。
? 选授后,亲者不以为亲,故者不以为故。同年生王吉人,劝勿往。私心自度:“古人‘利不苟趋,害不苟避’之义何为?”俯首不答。抵舍,典鬻田屋,得百金,携苍头②五人,拜先祠,别老母,门内外但闻哭声,不复回顾。
? 行及湖南冷水滩,卧病,扶掖陆行。之桂林,皆劝以善调治,勿亟赴罗城。抱疴之人,至是胆落,往日豪气,不知消磨何所矣!到县庭,无门垣,草屋三间,内廨支茅穿漏,四无墙壁。郁从中来,病不自持,一卧月余。从仆环向而泣,了无生气。乞归无路,扶病理事,立意修善,以回天意。凡有陋弊,清察厘革。无几何,一仆死,余仆皆病。万里一身,生死莫主。夜枕刀卧,床头树一枪以自防。然思为民兴利除害,囊无一物,猺獞虽顽,无可取之资,亦无可杀之仇也。事至万不得已,则勉强为之。申明保甲,不得执持兵器。间有截路伤命,无踪盗情,必务缉获,推详真实。渐次人心信服,地方宁静。而地与柳城西乡接境,其人祖孙父子,生长为贼,肆害无已。约某乡民练兵,亲督剿杀。渠魁③俯首,乞恩讲和,掳掠男女牛畜皆送还。敢有侵我境者,竞行剿灭,而邻盗渐息。 ?嗣后官民亲睦,环集问安,如家人父子。而民俗婚丧之事,亦皆行之以礼,感之以情。罗城之治,如斯而已。
? 自数年来,本非为功名富贵计,只欲生归故里。日二食或一食,读书堂上,坐睡堂上,首足赤露,无复官长礼。夜以四钱沽酒一壶,无下酒物,快读唐诗,痛哭流涕,并不知杯中之为酒为泪也。回想同僚诸人,死亡无一得脱。是以赴蜀之日,益励前操,至死不变。偶书寄,以发知己万里一慨。
? (节选自《清文观止》)
? [注]①土司:元、明以来,在西北、西南等蛮苗地区设置由少数民族的首领充任世袭的官职。②苍头:仆人。③渠魁:盗寇中的首脑。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鬻田屋,得百金?鬻:卖
B.凡有陋弊,清察厘革?厘:整理
C.皆劝以善调治?调治:调整,治理
D.申明保甲?申明:陈述,说明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作者于成龙“利不苟趋,害不苟避”的一组是(?)
①门内外但闻哭声,不复回顾
②往日豪气,不知消磨何所矣
③乞归无路,扶病理事,立意修善,以回天意
④万里一身,生死莫主
⑤约某乡民练兵,亲督剿杀
⑥事至万不得已,则勉强为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罗城赴任之前,朋友王吉人曾劝告于成龙,不要去那蛮荒僻野之地,于成龙没有动摇。
B.于成龙熬过了数年的艰难生活,既是为了能向朝廷表明自己的节操,也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加官进爵。
C.于成龙经常一个人喝酒吟诗,想到自己的处境则痛哭流涕,可见他是一个性情中人。
D.在于成龙的精心治理下,罗城安定太平,官民之间像家人一样和睦融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授后,亲者不以为亲,故者不以为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间有截路伤命,无踪盗情,必务缉获,推详真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以赴蜀之日,益励前操,至死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为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游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注】从子:侄子。重牛心炙:把烤熟的牛心肉作为最高贵的食物。
骨鲠:性格耿直正派。从伯:叔父。重名:很高的名望。
1、对下列加粗词语推断不正确的项是( )
A、顗察而异之 异:以……为异
B、顗先割啖羲之 啖:给……吃
C、然闻信至 信:消息
D、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遍:全面地,一个一个地
2、下列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司徒导之从子也 向之所欣
B、以为飘若浮云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使门生求女婿于导 赵氏求救于齐
D、独若不闻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3、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十三岁时去拜见周顗,此后才慢慢地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崭露头角。
B、王羲之的性格正直让当时的人称道,但他最让人称道的还是他的隶书书法。
C、王敦把王羲之、王承和王悦看成王家有前途的三个少年,以羲之为最好。
D、王羲之在东床上袒露着肚子吃东西,与众不同,让太尉相中为婿。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快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白:“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它人书简后裁取者也。(《宋史·王曾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寇准奇之/奇:认为……奇异
B.出知应天府/知:主持、掌管
C.卿勿以我为慢也/慢:傲慢
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解:理解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侧面表现王曾的才华和为政才能的一项是(?)
①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
②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③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④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⑤仲淹服其言
⑥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认为他是奇才。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的个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且贰于楚(有二心)——何厌之有(厌倦)
B.卒起不意(突然)——微太子言(卑微)
C.杀人如不能举(尽)——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
D.自来谢项王(道歉)——失其所与(结交)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释词错误的一项(3分)
A.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B.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厌恶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