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7-03 21:00:04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富强与文明都是现代性的内在要素。所谓富强,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是器物的现代化,其次是国民精神的提升,第三个旨在实现社会与经济机器的合理化。而文明则是一种特定的价值目标和乌托邦理想,比如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等,这些都是现代文明的普遍价值。富强是世俗的诉求,而文明是伦理、道德的价值理想。
在欧洲的现代性历史过程之中,富强与文明是同时展开的两面。富强为现代性提供了物质生产与制度合理化的基础,使得人类在短短的几个世纪之内能够创造出比过去所有历史的总和都要多得多的物质财富;文明则为现代性提供了精神与制度的价值与意义,并以此发展出现代的心灵秩序与政治秩序。缺乏富强的现代性是一种虚弱的、贫乏的道德乌托邦,而没有文明的现代性则是可怕的、具有内在破坏力的蛮力。富强与文明,是现代性不可缺少的两面,它们满足了人性深处世俗欲望与精神超越两个矛盾性的追求,是心灵秩序中神魔二元性在社会秩序中的现实展现。
当代中国的发展,创造了三十年迅速崛起的奇迹,但在现代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负面影响。现代人被现世享乐主义激励,要的只是自己看得见的欲望满足。古代人、中世纪人对自然与上帝有敬畏之心,生活有节制。现代人活得太嚣张,肆无忌惮。如果地球有一天毁于人类自身,那就有可能是人类一次漫不经心的偶然失误。世界末日也好,最后的审判也好,抑或弥赛亚时刻也好,都有一个对现世有所制约的神圣(或恐怖)的终端,让人懂得审慎、畏惧和有敬仰之心。然而,现代人在纵欲与虚无之间无限循环,这恐怕就是现代人内在的野蛮性。
现代人靠什么与内在的野蛮性作战?当代中国现代性的过程,一方面滋生着不断变种的野蛮流感,同时也不断生产着对它们的抗体。从欧洲现代性的历史来看,自由、民主、法治、平等各种价值以及相应的社会政治建制,还有人类几千年的人文与宗教传统,都是制约现代性负面影响的有效因素。文明之所以依然给我们希望,启蒙之所以没有死亡,就是建立在这种现代性抗体的自我生产机制之上的。按照历史的辩证法,野蛮的流感让文明产生抗体,但同时也不断对抗体做出反应,产生新的流感病菌。如同加缪所说,鼠疫是不可能终极地被战胜的,因为鼠疫在人心之中。但人之伟大,乃是有一种西西弗斯的精神,与之不断地抗争。对于人类文明的前景,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审慎的乐观或有节制的悲观态度。
小题1:下列关于“富强与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富强是器物的现代化,国民精神的提升,以及旨在实现社会与经济机器的合理化。
B.文明是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这些现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乌托邦理想,以及由此发展出的现代精神与文明制度。
C.富强与文明都是现代性的内在要素,富强是世俗的诉求,文明是伦理、道德的价值理想。
D.富强与文明满足了人性深处的世俗欲望与精神超越两个矛盾性的追求,是心灵秩序中神魔二元性在社会秩序中的现实展现。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欧洲的现代性历史过程之中,富强与文明是一个同时展开的两面,这使得人类在短短的几个世纪之内能够创造出比过去所有历史的总和都要多得多的物质财富。
B.文明为现代性提供了精神与制度的价值与意义,并以此发展出现代的心灵秩序与政治秩序,因此,缺乏文明的现代性是一种虚弱的、贫乏的道德乌托邦。
C.人类内在的野蛮不可能终极地被战胜,但人之伟大,乃是有一种不断与之抗争的精神。对于人类文明的前景,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审慎的乐观或有节制的悲观态度。
D.如果地球有一天毁于人类自身,世界末日真的来临,那必定是人类在纵欲与虚无之间无限循环的野蛮性所造成的。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3题。
船工
吴金良
  ①从汽车站到码头,足足一华里的路程,这个汉子一直跟着王四和他的女朋友。王四几次想赶他走,说:“我们要先找到住处,休息休息再游淀。”这个汉子仍是不肯离开,说:“我可以先帮你们找旅馆,不收介绍费,你们什么时候想玩了,我什么时候来接你们。”说话时含胸塌腰,上半身探出去,小碎步紧跟着王四,黑瘦的脸上满是讨人喜欢的谀笑。王四的女朋友一言不发,一边依偎着王四走路,一边不停地打量这个纠缠不休的中年汉子,脸上是一种调侃的表情,似笑非笑。她倒十分希望这汉子继续跟着王四,继续用那种讨好的乞求式的口吻和他们谈生意。她觉得这很能满足自己的优越感。她想起王四在城里开服装店、当大老板时的处境。说是“大老板”,有时候为了能卖出一件衣服,王四那种曲意逢迎、点头哈腰的样子真让她看着难过。现在,她觉得王四终于有了“优越”一下的机会。
  ②“你放心,我们来白洋淀就是为了玩的。不过,不一定非得雇你的船,你就别跟着了!”王四有点耐不住性子了,板着脸对那汉子说。
  ③汉子讪笑着,却不走,仍是跟着:“当然,当然,您雇谁的船也是一样游淀。可有一样,没人比我要的价钱再便宜了!不信您试试。”王四站住了:“我图便宜?图省钱?那我不如在家待着别出来。跟你说吧,我什么都怕,就是不怕花钱!钱!我有的是!”
  ④“话是这么说,可谁也不能拿钱扔着玩。咱这儿的行市是游淀一天十五到二十元,我要是跟您要一百元,你肯定不干,比如……”“一百是一百的玩法,我就给你一百,您能样样满足我么?”王四黑着脸,认真了。女朋友眯了眼笑,特别欣赏王四这种输钱不输嘴的犟劲。
  ⑤汉子愣了一下,笑了:“您真敢掏一百,我还怕您玩出什么花样来!咱别说气话,说正格的……”“什么叫气话?上船!”王四一梗脖子,拉着女友就下码头。那汉子小碎步紧跟着,一边偷眼打量王四的脸色。
  ⑥船出了码头,拐个弯,进了水道。两边都是芦苇,一望无际。王四不再赌气,和女友偎在船头喝饮料。天是半阴半晴,淀里有风,所以很凉爽。王四随手把变色镜推到额上。航道渐宽,靠近芦苇丛的水边插着几根竹竿,有网状的东西在竹竿周围时隐时现。“那是什么?”王四问船工。“逮鱼的,叫迷魂阵。”“迷魂阵?”王四说着探身伸手,想摸摸这“迷魂阵”。船身晃了一下,王四的变色镜掉进淀中。
  ⑦女友尖叫了一声。船工收桨停船。王四却不慌不忙地笑了:“哥们,一百元不能白花,你给捞上来吧!”乜着眼望着船工。船工皱着眉,盯住混浊的水面。
  ⑧“怎么着?我这眼镜是五百港币买的,你给捞上来,我再给一百!”王四挑衅地看着船工。
  ⑨船工咽一口唾沫,喉结上下滚动着,脸色十分难看。少顷,勉强笑了一下:“您说一百,我咋能真要一百?县里早有规定,要高价就得挨罚。您游完淀,我照市价收您二十元,一个子儿也不能多要。这儿的水少说有四五米深,那么小的眼镜,恐怕我捞不上来!”说完,径自摇桨划船。“哎,你……”女友刚要发话,早被王四挥手打断了,一阵冷笑:“一个破眼镜,不就五百港币吗,不捞就算了。给你们白洋淀留着喂王八吧!”说时阴沉着脸。船工不敢再搭话,只是奋力摇桨。傍晚,船回码头,那船工果然只收了二十元钱,并且介绍他们住进了水边最近的一个旅店。因为丢了眼镜,又隐隐约约地被船工伤害了“优越感”,所以王四闷闷的,话也不多了。女友见他如此,自然不敢再说什么。两人住进旅店,那船工打声招呼,走了。
  ⑩第二天中午,王四和女友游淀回来,旅店的服务员请他们去见经理。王四急忙去了,不一会儿回来,脸红红的。女友问他:“什么事?”王四从兜里掏出那个变色镜:“人家今天上午给捞上来了,特意送来,咱们没在,就……”说话时,神色就有些不自然。女友也愣了一会儿,叹了口气。王四躺倒在床上,语气幽幽:“那船工让经理告诉咱们,昨天没给咱捞眼镜,一方面是嫌咱说话不受听,一方面也因为……因为有女的在船上,他只穿了一条短裤,没有替换的。”女友听了,脸也红了,又叹了一声,无话。(选自《<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①段写船工对游客王四和他女朋友两人纠缠不休,执意要他俩雇他的船,采用正、侧面描写结合的方法,写出了他的偏执狡黠、虚伪贪利的个性。
B.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景物描写,一方面交代了白洋淀的凉爽天气与航道特点,一方面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C.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写船工的神态反应,这一处细节表现了他面对王四的“高价酬劳”的挑衅而怯于应对的尴尬、忍气吞声的懦弱。
D.文章结尾写变色镜失而复得的经过,通过对王四说话的神情、语气及其女友的神态反应的描写,表现了他俩的惭愧、后悔的心理。
E.本文借助船工这一人物形象,对轻视普通劳动者的人和当代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拜金主义现象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批判。
2.联系全文内容,概括小说中船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威廉·加荷兹认为:“微型小说情节的曲折方式中最典型最优美的是‘蛇’状和‘波’状。”试简析这篇小小说曲折情节的构思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幸运之神的礼物
韩晓玲
  我失业了,为什么工作才一年的我会失业?说真的,我也不知道。总之,我心里烦透了,我手中还捏着那六把与我先前的工作有关的钥匙,看见它,我更烦。我该怎么处理它们呢?扔掉!我果断地作出决定,让它们和我一起倒霉吧。很轻松地一甩手,伴着清脆而又碎裂式的一声,我丢掉了它们,也丢掉了我曾经满心喜爱的工作。
  我颓丧地回到家中,不知道怎么面对我的父母,像丧家犬一样溜进自己的房间,躲在里面,什么人也不想见,甚至永远也不想出来。幸好家里没有人,此刻颓丧的只有我一个人。
  “叮咚!……叮咚!……叮咚”谁这么讨厌,按了这么久门铃,还不死心,得,不要耽误了什么要紧事,否则我的霉就倒得更大了。
  “谁啊?”我半开着门说。
  “请问……”一个捡垃圾的老妇,一身脏兮兮的衣服,拎着半袋废品。那满脸的皱纹此时也令人生厌。
  “不在!”我砰地关上了门。哎!幸运之神,你就不能光顾我一下吗?哪怕一下下也好啊!在我最需要工作的时候,干嘛安排一个捡垃圾的老妇来刺激我呢?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欲哭无泪地呆了48小时,思想快要决堤。
  还是出去走走,工作不会从我房顶上降落,何况我的房顶完好无损。我慢慢走出家门,尽量避免碰到熟人,可是,“愈欲之,愈反之”,用这句话来概括我的近况大概最合适不过了。
  然而,我意外地发现,很多人都在对同一件事怨声载道,我家楼上的小杨问我:“大概也没错过你家吧。这两天啊,有一个捡垃圾的老妇,几乎把我们宁静小区搞得鸡犬不宁。差不多每家人家的门都让她敲过了,拿着六个钥匙,说是要找失主,这本来是件好事,应该拥护、配合不是?可是,挨家挨户会影响……”
  钥匙,六个!我猛然一惊。
  “她现在在哪里?”我打断小杨的话,火一样地窜出这句话。
  “干什么啊?”小杨很诧异。
  “告诉我啊。”我很着急。
  “我怎么知道!”
  我开始沿街寻找她,努力回忆着她的模样,然而,一天徒劳。
  我没吃晚饭就睡在床上,家里只有我一人。“叮咚!……叮咚!……叮咚”又会是谁?
  我打开门,一个脸上皱纹斑驳的老妇站在门外,显然是劳累过度,她的背已经有点佝偻。这次她似乎已经没有力气说话,用右手擎起一小串钥匙。
  “是我的!……进来……进来喝口水吧。”我近乎失语。
  她爽朗地笑了,露出大银牙:“不用了,终于找到了!”她如释重负,“我在楼下捡到的,已经两天了,六个钥匙的嘞,我想丢的人一定很着急的,也肯定就在这附近。找到就好了,我走了噢。”
  “谢谢你!”我想说的,可这几个字却哽咽在了我心口。
  她一步一步地向楼下走去,向垃圾箱走去……
  我转身回到房间,坐到电脑旁,开始写我的个人简历……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情节简单,人物也不复杂,但却揭示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人深思。
B.小说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形象。
C.小说的结尾通过对“我”的动作描写暗示了“我”的思想变化,令人回味。
D.小说以“一串钥匙”为线索展开情节,有较深的意蕴,构思巧妙,结构严谨。
2.开头说“为什么工作才一年的我会失业?说真的,我也不知道”,但透过本文的描述,“我”失业的原因至少有哪些?请概括说明并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捡垃圾的老妇有哪些特点?她对情节结构、对“我”这一人物塑造各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你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幸运之神的礼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超重
肖复兴
  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
  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嚷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嚷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选自《2008年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超重》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儿子女儿出国读书,在机场,父母出于爱,为孩子准备了过多的行李,结果造成“超重”。
B、孩子朝着父母大发脾气,“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也有天气热以及马上就要远离父母而心情不好的原因。
C、“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感。
D、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波澜起伏,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
E、小说的结尾起到了点题和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一代期望,同是也能让读者感受到了“感受爱”的重要。
2、小说中的儿子和女儿见了父母都是“气哼哼的”,其原因一样吗?你是如何看的?第6段写的是与前文相同的事情,这样写不重复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以“超重”为题,请探究以此为题目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看待小说中父母对子女的这种“超重”的感情?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
  假定电动汽车跟其他汽油车相比,除了低噪音、更有利于环保之外,其他性能都是一样的,那么,你打算何时买电动汽车呢?对这个总的回答是,将最大可能地揭示出你与“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的关系。所谓“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是为了解释人们对于新型产品的接受情况而提出的一个模型。如果你的答案是“直到最后时刻,我才会买”,你很可能是新科技比较慢的接受者,我们称你为“落后者”。如果是“当我看到电动汽车已经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并且已经有足够多的服务站时,我就会买”,你可能是新科技比较中间的接受者,我们称你为“早期大众”。如果是“直到大多数人都把汽油车换成电动汽车,我才会买”,你可能更像一个追随者,属“晚期大众”的一员。如果你想成为你们小区中第一个拥有电动汽车的人。那么你更倾向于是一个“创新者”或者“早期使用者”。
  当我们首次接触一些新型产品,而这些产品却需要我们改变现有的行为方式或者改进现在所信任并依赖的其他产品和服务时,我们对这种新型技术采纳的态度就变得很有意义。这些产品非常容易使我们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我们称其为“不连续性创新”,而与它相对的“连续性创新”,则是指产品不需要我们改变行为方式的正常升级。
  比如,当佳洁士承诺让你的牙齿更美白时,你仍然使用相同的牙刷,采用相同的方式,刷洗相同的牙齿。同样,当戴尔最新款电脑承诺处理器速度更快、内存空间更大时,或者当索尼承诺让你拥有更清晰、更明亮的电视画面时,所有这一切,并不需要改变你自己原来的行为方式。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索尼生产一台完整的高清晰度电视,那将与现在的播放标准相冲突,它将要求你去重新适应调频电视的专门开关,你必须改变原来观看电视的方式。 同样,如果福特新款车现在消耗电而不是汽油,如果新款牙膏变成了漱口水,而不再需要牙刷,那么你便接触了不符合现有供给基础设施的产品。这就需要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和已有的基础设施发生一些显著变化,才能与这些新技术相配合。
  “连续性创新”和“不连续性创新”之不同就在于是否需要消费者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改变。比如在微波炉快餐基础上出现的简单的即食便餐,尽管需要更大容积的冰柜来冷藏食物,但不再需要购买一台新的微波炉来加热。这表明,关于消费者对于现实生活行为方式发生变化的接受能力,将会提出更高层面的要求。所有的商家迟早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只有这样,商家才能依靠高科技产业获利。/ 高科技产业公司不仅非常频繁地进行不连续性创新,而且对此他们有信心占据完全的优势。因此从一开始,高科技产业公司就需要一个市场营销模型来有效地处理此种新产品的市场投放问题。“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的建立,对于整个部门如何制定场市营销的策略具有关键意义。(选自《跨越鸿沟》,有删节)
1.下列关于“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是一个模型,研究这个模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B.“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不只是对“不连续性创新”有意义,对“连续性创新”也有意义。
C.“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能催生一个市场营销模式,用来衡量产品的科技含量。
D.“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这个模型中包含的不同类型的人,其接受新型产品的能力是不同的。
2.下列关于“连续性创新”和“不连续性创新”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佳洁士承诺能让你的牙齿更加美白,戴尔最新款电脑承诺处理器速度更快、内存空间更大。(“连续性创新”)
B.福特新款车现在消耗电而不是汽油,新款牙膏变成了漱口水。(“不连续性创新”)
C.简单的不需要加热的即食便餐,尽管需要更大容积的冰柜来冷藏食物,但并不需要购买一台新的微波炉来加热。 (“连续性创新”)
D.索尼改变接收标准,由模拟到数字,让你重新适应调频电视的专门开关,拥有更清晰、更明亮的电视画面。(“不连续性创新”)
3.以下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不连续性创新”的产品,不需要消费者改变观念,只需要改变原来供给的基础设施。
B.“连续性创新”和“不连续性创新”都立足于原有基础,前者呈现跳跃式发展态势,后者则呈现衔接式发展态势。
C.早期使用者在对待新型产品方面,只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却很少关注产品的实用性。
D.尽管晚期大众对新型产品的接受能力较低,但争取到他们的认可也是商家市场营销模式中的重要环节。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