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课外阅读。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已,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竞不顾,述深以为恨。(《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辩赡——赡:丰富
B.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抗:抵挡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成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他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D
4.(1)王羲之平常喜欢服丹食药,涵养性情,不喜欢住在京城,他刚渡过浙江,便产生了终身住在这里的念头。
(2)如果别人能像他这样入迷,不一定赶不上他。(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
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邻守汉川。邻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邻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邻。邻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先主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策曰:“朕承天序,嗣奉洪业,除残靖乱,未烛厥理。今寇虏作害,瓦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名宣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兼司于京。其诞将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称朕意焉。可不勉欤!”
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成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追谥飞曰桓侯。(选自《三国志·张飞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等无状,侵夺我州——状:情形、理由
B.策曰:“朕承天序,嗣奉洪业……”——策:献策
C.文日鞭挝健儿——挝:击打
D.飞犹不俊——悛:悔改、改变
2.以下选项中,分别表现张飞雄壮威猛和暴躁鲁莽的一项是(? )
A.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
B.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
C.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D.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飞很得刘备的重用,在曹操追杀刘备时,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出于感恩,刘备把张飞官职一升再升。
B.刘璋的部将巴郡太守严颜拒不投降,张飞很恼火,但最终没有杀他,可见其敬重有胆有识之人。
C.在文学作品中,张飞粗犷鲁莽,脾气暴躁,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其实,张飞粗中有细,与张邰一战,就可略见一斑。
D.张飞与关羽对待部下的态度截然相反,尽管刘备曾多次劝说,但并未引起张飞的重视,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A
4.(1)刘备听说曹操军队突然赶来,抛弃妻子和孩子逃跑了,命令张飞率领二十名骑兵断后。
(2)我因为心中悲伤忧虑,在席位上坐不安宁,吃东西也觉得没有味道,整肃军队,发布誓词,准备尊奉天意,惩治讨伐乱国奸贼。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章惇豪俊,博学善文。进士登名,耻出侄衡下,委敕而出。再举甲科,调商洛令。与苏轼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横木其上,惇揖轼书壁,轼惧不敢书。惇平步过之,垂索挽树,摄衣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曰:“苏轼、章惇来。”既还,神彩不动,轼拊其背曰:“君他日必能杀人。”惇曰:“何也?”轼曰:“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惇大笑。元丰三年,拜参知政事。朱服为御史,惇密使客达意于服,为服所白。惇父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坐二罪,罢知蔡州,又历陈、定二州。五年,召拜门下侍郎。丰稷奏曰:“官府肇新而惇首用,非稽古建官意。”稷坐左迁。谏官赵彦若又疏惇无行,不报。初,神宗用王安石之言,开熙、河,谋灵、夏,师行十余年不息。迨闻永乐之败,神宗当宁恸哭,循致不豫,故元祐宰辅推本其意,专务怀柔外国。西夏请故地,以非要害城砦还之。惇以为蹙国弃地,罪其帅臣,遂用浅攻挠耕之说,肆开边隙,绝夏人岁赐,进筑汝遮等城,陕西诸道兴役五十余所,败军覆将,复弃青唐,死伤不可计。知天下怨己,欲塞其议,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如律。优立赏逻,告讦之风浸盛。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用刑愈峻,然不能遏也。为山陵使,灵举陷泽中,逾宿而行。言者劾其不恭,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右正言任伯雨论其欲追废宣仁后,又贬雷州司户参军。初,苏辙谪雷州,不许占官舍,遂僦民屋,惇又以为强夺民居,下州追民究治,以僦券甚明,乃已。至是,惇问舍于是民,民曰:“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今不可也。”徙睦州,卒。惇敏识加人数等,穷凶稔恶,不肯以官爵私所亲,四子连登科,独季子援尝为校书郎,余皆随牒东铨仕州县,讫无显者。(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索挽树,摄衣而下/摄:整理
B.官府肇新而惇首用/肇:开始
C.惇以为蹙国弃地/蹙:减缩
D.不许占官舍,遂僦民屋/僦:租赁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章惇“穷凶稔恶”的一组是(?)
①朱服为御史,惇密使客达意于服
②惇父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
③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如律
④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
⑤为山陵使,灵举陷泽中,逾宿而行
⑥惇又以为强夺民居,下州追民究治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章惇连自己的命都能豁出去,就更不会珍视别人的生命,所以他能杀人。此后章惇为人处事的心狠手辣验证了苏轼的推断。
B.章惇在对待西夏等邻国的态度上与朝廷有分歧,属于“主战派”,他利用浅攻挠耕的战略,大肆开拓边疆,断绝每年给西夏的财物。
C.章惇知道外交的失利使得天下人都怨恨自己,他想堵住人们的议论,于是请求朝廷审察任意乱说之人,并按照法律对他们从重定罪。
D.章惇虽然位高权重,但在封官晋爵上却能不循私情,他的四个儿子都考中进士,却只有章援曾在朝任过校书郎,其余都到州县任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谏官赵彦若又疏惇无行,不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今不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B
4.(1)谏官赵彦若又上疏章惇没有德行,没有得到答复。
? (2)有一个喝醉了酒后胡乱说话的人,诏令已经宽恕了他的死罪,章惇最后还给他定罪并杀了他。
? (3)先前苏公曾来,因为章丞相几乎使我家破败,现在不能租给你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也。祖伯凤,周汾州刺史。父定,上仪同。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 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
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节选自《北史·裴仁基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便弓马——便:熟习。
B.简精兵三万——简:挑选。
C.以逼东都——逼:逼近。
D.世充却还——却:表示转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其众归密——其孰能讥之乎
B.王世充以东都食尽——引以为流觞曲水
C.所得军资——纵一苇之所如
D.将军张童儿告之——不知东方之既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裴仁基为激励士气,把军用物资分赏给部下,却遭萧怀静制止,这使两人的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后者被杀,裴仁基本人叛变。
B.面对王世充的进攻,裴仁基和李密在战术上各有己见,但单雄信等将领支持李密,坚决反对裴仁基的主张,结果因轻敌冒进带来大败。
C.裴仁基父子在战败被俘后,凭借自身的骁勇善战,依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由于得不到王世充的真正信任,便企图劫持王世充而效力于越王。
D.根据文本,可以看出裴仁基性格的多面性:他遇事会“苦谏”“苦争”,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也会因他人的猜忌而采取极端手段。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B
4.(1)(汉王)谅谋反,裴仁基竭力劝谏却被囚禁;杨谅失败,破格任命为护军。
(2)世充因为仁基父子都勇猛无比,对他们很礼敬,把侄女嫁给行俨为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苏武传》节选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1.下列各项中对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以老母系保宫/监禁?
B.自分已死久矣/料定
C.扶辇下除/授予官职 ?
D.不敢求武/访问
2.下列加粗词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武使匈奴明年/皆为陛下所成就?
B.且陛下春秋高/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虚心欲相待/有女弟二人?
D.因泣下沾衿/故使陵来说足下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