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七)
①当以子孙相诿?①无转饷和籴之费 A. B. ②兵以饶给②容我择之可乎 ①后募猛士讨吐蕃,乃自奋①公不可以劬劳惮也 C. D. ②我为所容乃不知②贤则不知也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明经①累举,补下邽主簿。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
俄而崔湜、郑愔等复用,尚隐自殿中侍御史出为伊阙令,怀让为魏县令。湜等既死,尚隐又自定州司马擢拜吏部员外郎,怀让自河阳令擢拜兵部员外郎。尚隐累迁御史中丞。时御史王旭颇用威权,为士庶所患。会为仇者所讼,尚隐按之,无所容贷,获其奸赃钜万,旭遂得罪。尚隐寻转兵部侍郎,再迁河南尹。
尚隐性率刚直,言无所隐,处事明断。其御下,豁如也。又详练故事,近年制敕,皆暗记之,所在称为良吏。
十三年夏,妖贼刘定高夜犯洛门,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临行,帝使谓之曰:“知卿公忠,然国法须尔。”因赐杂彩百匹以慰之。俄又迁广州都督,仍充五府经略使。及去任,有怀金以赠尚隐者,尚隐固辞之,曰:“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为慎四知②也。”竟不受之。
累转京兆尹,历蒲、华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赐爵高邑伯,入为大理卿,代王鉷为御史大夫。时司农卿陈思问多引小人为其属吏,隐盗钱谷,积至累万。尚隐又举按之,思问遂流岭南而死。尚隐三为宪官,辄去朝廷之所恶者,时议甚以此称之。二十四年,拜户部尚书、东都留守。二十八年,转太子宾客。寻卒,年七十五,谥曰贞。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注:①明经:隋唐时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门类。②四知:东汉杨震为官清廉,有人送礼给他,并说:“暮夜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无人知晓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礼:以礼相待
B.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竟:最终
C.诸御史惮昭泰刚愎惮:害怕
D.尚隐又举按之,思问遂流岭南而死按:按照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尚隐“刚直”的一组是(3分)(?)
①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②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
③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④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
⑤尚隐按之,无所容贷?⑥尚隐三为宪官,辄去朝廷之所恶者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尚隐与李怀让在朝廷弹劾崔湜、郑愔,使他们受到贬黜,但也因此得罪对方,后来他们官复原位,李尚隐和李怀让受到报复。
B.冯昭泰诬奏李师等人是妖逆,而各位御史害怕冯昭泰傲慢固执,都声称有病不敢前去,李尚隐便越级请求前往,昭雪了李师等人的冤情,并奏请赦免了他们。
C.李尚隐生性率真刚直,说话从不隐瞒,处事明断。他对待下级,非常豁达。历任京兆尹,蒲州、华州刺史,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
D.李尚隐三次担任宪官,一生查处了包括李怀让、王旭、陈思问等在内的多个贪赃官吏,为朝廷除害,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为仇者所讼,尚隐按之,无所容贷,获其奸赃钜万,旭遂得罪 (4分)
(2)及去任,有怀金以赠尚隐者,尚隐固辞之(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服阕,改蒲州学正。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节选自《明史·曹端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画地以质之父质:问
B.年荒劝振劝:勉励
C.修明圣学修:研究,钻研
D.端亦高其行谊行:行动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曹端“至孝”的一组是(?)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②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③既葬,庐墓六年?④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⑤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端读谢应芳《辨惑编》后,对关于佛教的、巫术的、阴阳风水、时日吉凶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了他开始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曹端为百姓“设里社、里谷坛”,让百姓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表明李德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先生。
D.曹端去世,诸生服心丧三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不仅是他的为政公廉,更主要的是他作为人师,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2分)
?
(2)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3分)
?
4、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日:“必也正名乎!”子路日:“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日:“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第②则文字中除“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出一条四字成语,它是?▲?。(1分)
(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述其这样说的理由。(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游摄山栖霞寺记
[明]王世贞
余以三月朔赴留都①,从京口陆行且百里,始及龙潭驿。大雨,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与江相胶带而行,如是者凡二十里。雨益甚,江山之胜顾益奇,秀色在眉睫间,应接不暇,欣然忘其衫屦之淋漉也。抵驿,与儿子骐及张生元春小饮。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谓:“径险而受雨则泞,可无往也。”余兴发,不可遏。
质明起,遂取所向道。时晓色熹微,与霁色接,溪流暴涨,不绝声。然所过诸岭多童,至中凹处,忽得苍松古柏之属,是为摄山。趋驰道数百步,得寺曰栖霞。右方有穹碑,唐高宗所撰,碑阴“栖霞”二大字,雄丽飞动,疑即唐人笔也。稍东,拾级而上曰山门,一碑卧于地,拂而读之。后拾级复上,与元春、儿骐由殿后启左窦而出,探所谓千佛岩者。其阳为石塔,塔不甚高,而壁金刚力士像于四周,颇巧致。塔左圆池,一泉泓然满其中,石莲花蹙沸而起,僧咸资汲焉,曰品外泉。兹泉陆羽②所未品也。
循千佛岩沿涧而进,迤逦不可穷,时旭日渐融,草树被之,葱茏有光泽。涧水受雨,争道下迸,势如散珠,声若戛玉。僧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茗。已,由中峰涧过岭,其直如截者曰天开岩。中仅通一线径,虽不甚高,而孤险啮足可畏。将自此问绝顶,而力不胜矣。其西则层叠浪岭,直下乱石错之,若海波汹涌。儿子兴未已,复呼元春登绝顶。返则日下矣。欲骄余以所不及见,余谓:“若所见非大江耶?业已自龙潭饱之矣。”二子不能对,乃就寝。
今天下名山大刹,处处有之,然不能两相得。而其最著而最古者,独兹寺与济南之灵岩、天台之国清、荆州之玉泉而已。灵岩于三十年前一游之,忽忽若梦境耳。今者垂暮,而复与观栖霞之胜。
(选自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六十三,有删节)
[注]①留都:指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以旧都南京为留都。②陆羽:唐朝人,精于茶道,遍品名茶和名泉,著有《茶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 址:山脚
B.然所过诸岭多童 童:光秃
C.其阳为石塔 阳:外面
D.僧咸资汲焉。 资:依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与江相胶带而行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石莲花蹙沸而起
吾尝终日而思矣
C.兹泉陆羽所未品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欲骄余以所不及见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写赴留都路上冒雨依山沿江而行,得见奇伟秀丽的江山美景,喜悦自得,忘却了衣履尽湿,为下文写对摄山栖霞的游兴作铺垫。
B.文章写观寺,依次写观寺院、石碑,及千佛岩、石塔和品外泉。写游山,所见有雨后初霁,草树润泽,涧水奔流;有山岩孤险,群峰层叠。
C.作者慨叹,三十年前游济南灵岩,仅得见古寺;但不如栖霞寺这样既著名又古老,而且名山与古寺两者相得益彰就更为难得。
D.文章叙事写景中,穿插了对寺院碑刻的书法艺术的考察和评价,简略介绍了品外泉得名的由来,体现了作者的见解和学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
译文:?
(2)僧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茗。
译文:?
(3)若所见非大江耶?业已自龙潭饱之矣。
译文:?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