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7-03 21:16:31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 选择题每题3分 )(22分)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我书比种繇,当抗行 抗:抵挡。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谢安未仕时亦居且焉置土石
B.意甚悦,求市之固时俗之工巧兮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送耳。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归吾尝终日而思矣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 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 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3分)
(2)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4分)
(3)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D(“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适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恨”古代应该是遗憾的意思而不是怨恨。)
小题5:(1)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没有觉得他奇特。
(2)王羲之平常喜欢服丹食药,涵养性情,不喜欢住在京城,他刚渡过浙江,便产生了终身住在这里的念头。(4分)
(3)如果别人能这样入迷,不一定赶不上他。 (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B(“抗”应为“相当、匹敌。)
小题2:C(A组中的“焉”分别为兼词“于之”和“哪里”;B组中的“固”分别为副词“一定”和“本来”;C组中的“相”均为代词, 偏指第二人称;D组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
小题3:C(①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⑤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
小题4:(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译出大意给1分;讷、奇、宾语前置各1分。(2)这个句子中“雅”、“焉”、“乐”,译对一个得1分,句意1分。(3)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使”、“耽”、“后之”,译对一个得1分。
点评:本题第一小题考察的是单音节实词,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含义。需要注意的是第3个小题,关于人物的性格要结合文章逐一排查,理解任性而为的意思,就是坦率随意。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第四小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试卷的整合能力,及对文中重点实词的掌握。由文章的内容可以推知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考察学生对细节的把握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附翻译: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最擅长隶书,为古今之冠。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遍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使者来到,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以申明他的志趣。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笼鹅而归,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校(佃匪)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赣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最终也没有再来,王述深以为遗憾。”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孔炤,明湖广巡抚,为杨嗣昌劾下狱,以智怀血疏讼冤,得释。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以忤执政意,不果用。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至东华门,被执,加刑毒,两髁骨见,不屈。
  贼败,南奔,值马、阮乱政,修怨欲杀之,遂流离岭表。自作序篇,上述祖德,下表隐志。变姓名,卖药市中。桂王称号肇庆,以与推戴功,擢右中允。扈王幸梧州,擢侍讲学士,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旋罢相。固称疾,屡诏不起。尝曰:“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吾其缁①乎?”
  行至平乐,被絷。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以智趋右,帅更加礼敬,始听为僧。更名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
  其闭关金陵高座寺也。友人钱澄之,亦客金陵,遇故中官为僧者,问以智,澄之曰:“君岂曾识耶?”曰:“非也。昔侍先皇,一日朝罢,上忽叹曰:‘求忠臣必于孝子!’如是者再。某跪请故,上曰:‘早御经筵,有讲官父巡抚河南,坐失机问大辟,某薰衣,饰容止如常时。不孝若此,能为忠乎?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言讫复叹,俄释孔炤,而辟河南巡抚,外廷亦知其故乎?”澄之述其语告以智,以智伏地哭失声。
  以智生有异禀,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著书数十万言,惟通雅、物理小识书盛行于世。(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注】①缁,黑色,和尚穿缁色僧衣,指代和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刑毒,两髁骨/见:显现
B.以智右/趋:奔向
C.失机问大辟/坐:坐等
D.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旨趣:旨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忤执政意,不果用/与推戴功
B.修怨欲杀/书画、医药、技勇
C.吾缁乎/澄之述语告以智
D.求忠臣必孝子/惟通雅、物理小识二书盛行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方以智“不屈”的一组是(  )
①以智怀血疏讼冤    
②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
③变姓名,卖药市中
④固称疾,屡诏不起
⑤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
⑥惟所择,以智趋右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以智的父亲曾任湖广巡抚,被杨嗣昌弹劾而获罪,因为方以智血疏申冤才获释。
B.阮大铖当权,由于原先结下仇怨,想找借口杀方以智,使他在南都不能久留。
C.桂王在肇庆即位,任方以智为右中允,罢相之后扈王多次征召,他均称病不就。
D.方以智在平乐被清兵搜出,清帅反复逼降无效,最后方以智逃出来当了和尚。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A
3.C
4.D
5.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可断可不断)
6.①那统帅想劝降他,左边放着官服,右边放着白晃晃的刀子,要他选择(为官还是就刑)。
  ②(我)听说新科进士方以智,他的父亲也被囚禁到牢里,他每天哭号、流泪,拿着奏疏求人解救,这(同样)也是做人的儿子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帆山子传
(清)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被妹,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①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狡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②,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嗢噱(Wàjué):笑谈,笑话。②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持论快——彻:透彻
B.叙先贤遗遗——迹:留下踪迹
C.圣人我矣——诏:教导
D.自称无方之民——无方:不行礼义
2.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帆山子性格“不羁”的一组是(? )
①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②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③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
④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
⑤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
⑥椭狡零星,手自摹拭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帆山子看来,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合人的性情的。
B.帆山子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他却风趣幽默地解释说自己合乎圣人之道。
C.帆山子有仁爱之心,有五个朋友,故而在他死后,他的好朋友江吟香每逢寒食节就会在寺庙中设灵位祭祀他。
D.帆山子是一位隐士,为人豪放不羁而又自尊自爱,谈吐、举止都显示出他是—个“真气盎然”的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C
4.(1)帆山子读经书(古代经典)都能通晓(明白),终究不被(受)前代儒士观念束缚。
  (2)善于做学问的人,一定要推求(探究、探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
  (3)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马上就表现出来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常贤其能,谓曰:“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曰:“吾敢要君?吾年至,一宜去;吾为左丞,不能进退郎官,唯相之为,二宜去。”愈又曰:“古之老于乡者,将自佚,非自苦。闾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言?”愈叹曰:“公于是乎贤远于人!”明日,奏疏曰:“臣与孔戣同在南省,数与相见。戣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不报。明年,长庆四年正己未,公年七十四,告薨于家,赠兵部尚书。
  公始以进士,佐三府官,至殿中侍御史,迁江州刺史、谏议大夫。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加皇太子侍读,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明年,拜右丞,改华州刺史。明州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道路水陆,递夫积功,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
  十二年,自国子祭酒拜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约以取足,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阅货之燕,犀珠磊落,贿及仆隶,公皆罢之。绝海之商,有死于吾地者,官籍其货。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公曰:“海道以年计往复,何月之拘?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十五年,迁尚书吏部侍郎。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长庆元年,改右散骑常侍。二年,而为尚书左丞。(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为之——唯:希望
B.尚奚子言——顾:考虑
C.海之商——绝:横渡
D.何月之——拘:限定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孔戣为人方正无私的一组是( )
①忧国忘家,用意至到
②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
③言京兆尹阿纵罪人
④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
⑤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
⑥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孔戣的据理求退,韩愈认为朝廷不应该让孔戣这样的贤人辞官,他上疏请求留用孔戣,但奏疏未能呈上。第二年,孔戣去世。
B.当时明州岁贡淡菜、蛤蚶等物,从海滨直抵京师。由于扰民甚众,孔戣不惜冒犯朝廷,为民请命,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C.孔戣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的,为官期间,能为百姓利益着想,而且任劳任怨,即使远派岭南,也努力于政务,克己为人。
D.孔戣在担任岭南节度使时,处理海外商贸事宜,既严格地执行法度,以身作则拒绝贿赂,又有人性化的变通,切实为外商利益考虑。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A
4.(1)您的身体还很强壮,当今皇帝多次挽留您,您为什么坚决要辞官呢?
  (2)那些不做官和厌倦官场生活回到故乡的亲友,不在东郊就在北郊,大家可以拄着拐杖穿上鞋子互相往来。
  (3)满三个月,没有妻子儿女询问认领的,全部没收充公。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二三子何患于乎(丧,指失去官位)
  今之从政者而 (殆,危险)
  抑为之不(厌,满足)
B.乎大国之间(摄,夹)
  其言不,是故哂之(让,谦让)
  樊迟未(达,到达)
C.士不可以不弘(毅,坚强)
  使子路问焉(津,渡口)
  尧舜其由诸(病,担忧)
D.也,人皆仰之(更,改正)
  人能弘道,非道人(弘,扩大、光大)
  宗庙之事,会同(如,或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