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他题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小题1:呦呦鹿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
小题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小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小题4:五月渔郎相忆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小题5:____________,郁乎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小题1: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小题2: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
小题3: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小题4: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小题5:山川相缪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嘉、苟、娲、缪,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意对即可)
2.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秋雨叹
(唐)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①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小题1:前四句运用了?和?手法描写决明的形象。(2分)
小题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哪些深切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对比、比喻(对偶)
小题1:①前四句表现了作者对像决明那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子的欣赏与赞美。②颈联传达出对富有才华,却遭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心,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命运的结局的同情与哀叹。③尾联表现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即给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秋烂死和颜色鲜是对比。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句式较为工整,为对偶。
小题1:诗书文字之美,意象之璀璨,亦若“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在纸上无比煊赫。然而书生只是纸上的豪杰,斗室的君王,当人世之秋忽至,生命于困顿的迷宫中,也只如波德莱尔诗中信天翁,坠落甲板,“笑骂尽由人”,才大无所用,只显斯文之迂阔。“凉风萧萧吹汝急”是恒久的恐惧,“恐汝后时难独立”是残酷的烦扰。“堂上书生空白头”:“书生”是青春朝气的称名,也是受人敬仰的身份,然若所读书终未能转为功名或入世之资本,“书生”便只代表了迂腐与弱势,在吴敬梓的小说中受人讥笑老死书斋,“堂上”这一溢着书香的地点也便成了隔绝、闭塞、无能于外界的象征。而“白头”也只“空”,昔年的寒窗苦,去岁的俊逸诗,皆随头发的白色化作一片虚无。书生面向浑浊的窗外,外面的人世是无底的渊蔽,独立的出路是百绕的死结,在无尽的焦虑与无奈的尽头他将关注点暂时转向风中决明馨香的安慰:“临风三嗅馨香泣”,那香气瞬息、缥缈易逝的品质也正如他的诗,和他的生命。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
甲?乙
望月怀远?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不堪盈手增,还寝梦佳期。?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问题:甲 、乙两首古诗的最后一联都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指出其相同之处何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相同处:都表现了要与亲人相会团聚的愿望;不同之处:甲诗的对象是亲人,较泛,但婉转表示佳期难得;乙诗的对象具体指出是妻子,言外之意是全家,写出了相见时的欢乐,侧面反映出现在别离的痛苦。
本题解析:
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杨柳枝
刘禹锡
其一
炀帝行宫汴水滨,
数枝残柳不胜春。
晚风起花如雪,
飞入宫墙不见人。
其二
扬子江头烟景迷,
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
半蘸波中水鸟栖。
【小题1】赏析第一首诗“数枝残柳不胜春”一句中“数”和“残”两个字的妙处。(5分)
【小题2】历代评论家都认为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从“异曲同工”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数”说明数量之少,已不再是当年成林成片的样子;(1分)“残”写出了杨柳残败不堪,已不再是当年郁郁葱葱、浓阴蔽日的样子。(1分)“数”“残”从数量和状态两方面,(1分)写出了隋宫外面的杨柳残败的样子,(1分)从而映衬出隋宫的破败、倾圮、荒芜的景象。(1分)(答得不全酌情扣分)
【小题2】(6分)第一首诗中作者极力渲染隋宫外杨柳残败衰颓的样子,借以衬托隋宫的破败,以哀景写哀情;(2分)而第二首诗中,作者极写宫树的郁葱茂盛、景色迷人,以宫树的葱郁茂盛表现隋宫的破败荒芜,以乐景写哀情。(2分)这两首诗都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同样是写树,虽一残败衰败,一葱郁茂盛,但都渲染了隋宫的破败荒芜,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兴衰之叹。(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数”、“残”两字表达效果的解答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要解释这两个字的意思和所在句子的意思;二、分析其中可能涉及到的手法,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具体分析表达效果,主要是表现了一种什么状态,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等等。本题可结合诗句作一分析解答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回答,需要结合诗句“炀帝行宫汴水滨”和“隋家宫树拂金堤”,并联系主旨,从表现手法和情感上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