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7-03 21:36:32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第小题。(8分)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夜追凉?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小题1:从体裁看,两首诗都是?。(1分)
小题2:对这两首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诗“石榴开遍透帘明”一句,用石榴花开写出夏日的燥热,与首句“夏席清”形成对比。
B.从苏诗末句的“梦觉”二字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的是午睡前的情景。
C.杨诗中的“追凉”意即“觅凉”、“取凉”,但与“觅”、“取”相比,“追”更能体现对“凉”的渴望。
D.杨诗首句点明追凉之因;末句“不是风”三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小题3: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对此做简要赏析。(4分)



4、阅读题  (2013·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小题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凉”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潜《饮酒》)
(2)杨花落尽子规啼,??,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4) ??,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