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7-03 21:46:37
【 大 中 小】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试分析此诗所蕴含的感情。 (2)请分析此诗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1)诗的前两句抒写自己离开了自己的故乡,等马在西域路上。回望长安,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寂凄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思乡念亲,双泪痛流。这里真实而率直地抒写了诗人的这种心情,令人感到亲切可信。后两句生动传神地写了路逢入京使急切地托其带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这里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和相逢的意外,从中也再次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真挚、深厚的眷念之情。 (2)此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小题1】“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写蝉栖身在高树上餐风饮露,因而难以饱腹,费力地鸣叫怨恨也是徒劳。 B.颔联写五更时蝉的鸣叫声稀疏欲断,而一树绿叶却依旧苍翠,显得冷酷无情。 C.颈联上句写诗人只是一个官职卑微的小官,就像水中的一根树枝到处漂流 D.尾联烦劳蝉最好常与自己互相提醒,因为诗人与蝉境遇相似,也是举家清贫。
| 【小题3】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田园将芜胡不归 【小题2】D 【小题3】这首诗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孤独凄凉的身世遭遇;借咏蝉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3 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D 项对“相警”一词理解有误,“相警”不是“互相提醒”的意思。“相”是代词,“我”的意思,“相警”即“提醒我”之意。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在该诗中,李商隐以蝉自况:独居一枝,餐风饮露,表达了自己的高尚节操。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塞下曲(其六)?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小题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小题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 小题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此题,要先结合注释读懂诗句意思。首联的第一句写自然环境:凛冽的北风把野草吹得变成了白色,一片凋零。第二句写军事环境:胡人的马匹在边疆飞驰。明白了这意思,环境的特点便不难得出了。至于“作用”,则应联系全诗分析。 小题2:回答此题,要结合诗句对边将的描写进行分析。诗一开头便把边将放在一个军情紧急的恶劣环境中,然后用“戍楼月”来映衬“边将心”,暗写边将的思乡之情;写“霜露重”的“铁衣”、“岁年深”的“战马”,明写边将的戍边之苦。尾联两句则表现了作者的渴望和平的愿望。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注]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元稹的别称。元稹排行第九,因以称之。 1.这两篇作品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象,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两首诗的最后一句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灯 风 暗淡、凄凉 2.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两首诗都借风吹浪打,寒意逼人的景物描写把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为一体,借“暗风”“逆风”的形象比喻,暗示仕途险恶,表达了对挚友前途深深的忧虑。(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7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 ①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小题1:简析颔联中“犹”“自”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犹”“自”分别是“仍然、尚且”和“依然、依旧”的意思,“云犹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天色的阴沉,“浪自生”显示了水势汹涌、旅途艰辛,共同衬托出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字的本义、语境义各1分,表达思想感情2分,共4分) 小题2:此处用了鲤鱼传书的典故,通过叙述船工捕得鲤鱼,诗人期盼发现家书急令烹鱼一事,表现了作者对兄弟、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揭示思想感情2分,指明手法“用典”并简析2分,共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小题2:船工在行舟途中捕得鲤鱼是很平常的事,诗歌的妙处是在于诗人在“鲤”前加了“南来”二字,认为鱼是从家乡来的;然后借用这习见之事,通过“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抒发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事借得巧,典故用得巧,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急迫心情。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