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唐多令
〖南宋〗刘?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群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1)南宋词人刘过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词人在词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⑴作者在这首词中含蓄地表达了岁月不再、昔是今非、交游零落、忧国伤时等悲慨感伤之情。二十年过去了,哀叹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壮怀已被磨灭,眼前关系国家存亡的重镇竟是满目凄凉,“新愁”满怀,难以尽述。(概括情感2分,简要分析2分。内容大致同即可,共4分)
⑵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描写,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能明确指出“虚实”或“对比”表现手法2分,能结合词作内容作简要赏析2分。共4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空伫立。
1.请用几个词语概括这首诗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一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犹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细节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诗人对友人的不舍。
2.“犹”字好。孤舟远逝,诗人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诗人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不舍的深情。 “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诗人空对无际的天空。“空”字侧重表现出诗人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题后要求答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词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2)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3)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1)首句要表述的是,举目远望,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所能收入眼底的就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2)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3)末三句用了两个典故。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柳永的词《八声甘州》,然后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小题1:词的上片通过什么季节的景物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小题2:“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通过秋天萧瑟的景物来表现作者的那种游子思乡的心情。
小题1:这两句基本内涵:一是以流水东逝比喻时光流逝,年华虚度;二是江水本是无声无情感之物,意谓江水亦因时光悠悠而感伤。两句表现了作者对长年漂泊,一事无成的感叹,对年华易逝、人生如寄的感伤。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诗歌借景抒情时,一定要概括景物的特点,不能只是指出景物。从关键词“潇潇暮雨”“霜风凄紧”“冷落”“残照”“红衰翠减”中可得出“萧瑟”的结论。下片有“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点明主旨的句子,可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点评:本题指要求学生作出判断,不用写出分析过程,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
小题1:试题分析:上文写景物凋零、萧瑟,写出了万物的变化,而“惟有”起转,只有长江的水没有变,它什么也不管,无声无息不停不歇的向东流去。群芳凋谢的悲戚,大江东去的浩茫,衬托出诗人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和无可奈何的天涯悲愁。论语中曾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浩浩汤汤的长江无穷无尽的向东流去,让人不禁想到那似水的年华,流光飞逝,青春不再,时不再来,这是含蓄之笔,融情入景。
点评:本题答案有的地方值得商榷。“意谓江水亦因时光悠悠而感伤”不太恰当。人因群芳凋谢而感伤,“惟有”是转折,所以江水应是对群芳的凋谢不闻不问,以此来衬托人的伤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燕子矶【注】
施闺章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矾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注】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三面凌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比喻(或象征),以流水喻时代更替,以白鸥喻心志之悠闲,使单纯的画面有了深邃的意蕴。②对比,如“流水急”与“白鸥闲”形成鲜明对比,为暗喻世事、抒发感慨奠定了基础。③对偶,如“六朝”对“终古”,“流水”对“白鸥”,“急”对“闲”,使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表意更为凝练生动。
2.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悠闲垂钓的隐士形象:他孤身独坐燕子矶头,仿佛已经许久了;夕阳落山,暮霭渐渐笼罩大地,他却浑然不知。诗人借钓者的形象,抒发了对朝代更替、世事浮沉的沧桑之感,表达了对恬淡、宁静、高洁生活的向往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