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7-03 21:48:47 【

1、填空题  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本字。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 ?____________?
(2 )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受”通“授”
(2 )“不”通“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中的“子”“先生”均指的是孔子。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语录体著作,后收入儒家“五经”之列。
D.在《君子之风》中孔子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论语》不属“五经”之列)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⑦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的都是人名。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救也——克:能够。
B.郑伯晋——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贿:贿赂。
D.子产使都有章,上下有服——鄙:边远的地方。
2.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⑥德,国家之基也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A
4.(1)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2)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妾不帛衣:穿。
B.吾闻君子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诎:通“屈”,受委屈。
C.其妻请去:离去。
D.余为之执鞭虽:虽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以节俭力行重齐苟全性命乱世
B.解左骖赎壮也,犹不如人
C.知己无礼秦王还柱
D.晏子于是延入上客不足外人道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抓住车夫妻子从门缝里窥视的细节,来揭示一个女子的内心隐秘。她的神色、姿态、心理活灵活现,闪耀着个性的光芒。
B.作者写石父、御妻、御者,是为了写晏子。这种借宾写主的手法,使晏子的形象更加丰满。
C.司马迁赞美晏子,慨叹自己未遇解骖赎罪的知己,所以在赞语中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D.一个身为囚犯的石父,晏子却解救他;一个地位卑贱的车夫,晏子却提拔他。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晏子的国相风度。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晏子出,遭之涂。(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2)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4分)
(4)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
(1)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遭”、“涂”各1分,共2分)
(2)现在你身高八尺,却仅仅是别人的车夫,然而你的心里还自以为很满足,我因此请求离去。(“子”、“仆御”、“然”、“是以”各1分,共4分)
(3)而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晋君)答应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却)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为”、“赐”、“济”、“设版”各1分,共4分)
(4)我用左手抓住他的袖子,用右手刺他的胸膛,既然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解除了。(“把”、“揕”、“然则”、被动句式各1分,共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虽:即使。
小题2: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都是介词,在。B代词,他;助词,消除句子独立性。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小题3: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
小题4: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晏平仲,名婴,东莱夷维人。曾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为臣,他以生活俭朴、踏实苦干受到齐国人的尊重。即使在他当齐国宰相的时候,也常常是饭桌上没有第二盘肉菜,不允许姬妾们穿丝绸做的衣服。上朝时,如果国君赞许了他,他就谨慎地注意自己的言语;如果国君没有赞许他,他就更加注意端正自己的行为。国家的政治清明时,他就顺着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去办;国家的政治昏暗时,他就对统治者的命令加以权衡,有选择地执行。因此,在灵公、庄公、景公三代,晏子的名声显扬于诸侯。
越石父是个有才干的人,因为犯罪,被人逮捕了。晏子外出,正好在路上碰见他们,于是便解下自己车子前面左边的一匹马,赎了他,并用车子把他带了回来。到了相府门口,晏子没有跟他打招呼,就自己进内室去了。过了一会儿,越石父就告诉看门人请求与晏子断绝来往。晏子一听很吃惊,急忙穿衣整帽赶出来说:“我这人虽然品格不高,但毕竟还是把你从灾难中救出来了,你为什么这么快就要和我断绝来往呢?”越石父说:“你这话不对。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受委屈,那是可以的,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就应该受尊重了。当我在被人拘禁的时候,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我。您既然能够认识我的长处,并把我赎了出来,那说明您是了解我的。了解我而又不尊重我,那还不如再回去坐牢呢。”晏子一听赶紧把他请到屋里,尊为上宾。
晏子做宰相的时候,有一天坐着车子外出,他车夫的妻子正好从门缝里看见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自以为给宰相赶车高人一等,背后立着大伞,赶着四马飞奔,威风凛凛,得意非常。事罢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跟他离婚。他问妻子为什么?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够六尺,可是人家当了齐国的宰相,名震天下。今天我从门缝里看他的样子,人家思虑很深,还仿佛总觉得许多地方不如人。你身高八尺,却替人赶车,而且你心里还总觉得挺了不起!因此我不想跟你过了。”从此以后,车夫变得谦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车夫把事情原委向他讲了一遍,晏子很赞赏,于是推荐他当了齐国的大夫。
太史公说:我读过《晏子春秋》,许多事情书中都已经写得很详细了。既然已经读了他们的书,就想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所以我写了这篇传记。他们的书,社会上流传很多,就不再说了,这里只讲他们的几点轶事。当晏子扑在齐庄公的尸体上痛哭,一直到完成了做臣子的礼节才离去,这不就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见义勇为”吗?他敢于给国君提意见,甚至不管国君是否已经动怒,这不就是《孝经》所说的那种“进了朝廷就要想着为国家尽忠,回到家里就要想着不断提高自己”吗?假如晏子现在还活着,去给他当马夫赶车,我都心甘情愿。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何实
何实,字诚卿,先北京人。曾祖抟霄雄于赀,好施与,乡里以善人称。实少孤,依叔父居。及长,通诸国译语,骁勇善骑射,倜傥不羁。远近之民,慕雄略,咸归心焉。
岁乙亥,中原盗起。锦州张鲸自立为临海郡王,遣使纳款太祖。寻以叛伏诛。鲸弟致初以叛于实,实厉声叱曰:“天之历数在朔方,汝等恣为不轨,徒自毙耳!”乃户口一万,募兵三千,丙子春,归。
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拊髀①欣跃,大加称赏,遂引见太祖,献军民之数。帝大悦,赐鞘剑一,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时张致复据锦州,实与贼遇于神水县,挺身陷阵,殊死战,杀三百余人,获战马兵械甚众。木华黎奏赐鞍马弓矢以励之。功为帐前军马都弹压。
癸未,木华黎卒,子孛鲁嗣。武仙叛,据邢。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是夜,仙党遁去。实下令,敢有擅剽掠者斩,军中肃然,士民按堵②。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
丁酉,太宗数召入见,实贡金币纹绮三篚。陵州,遇寇,实左右射之,毙二十余人,生获十余人。朝于幄殿,帝欢甚,问遇盗之故,命所获寇勿杀,仍以赐实。
是日,赐坐,论军中故事,良久,曰:“思卿效力有年,朕欲授征行元帅,后当重任。”实叩头谢曰:“小臣从事锋镝二十余年,身被十余枪,右臂不能举,已为废人矣。愿辞监军之职,幸得元佩金符,督治工匠,岁献织币,优游以终其身,臣足矣。”帝默然不悦,令射以观其强弱,实不能射。命入宿卫,密使人觇之,实臂果不能举。固辞十余,始可其奏。遂锡宴,取金符亲赐之,授以汉字宣命③,充御用局人匠达鲁花赤④,子孙其爵。
丁巳,卒于博。?
(《元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节)
【注释】①拊髀:拍打着大腿。②按堵:安居,安定。③宣命:皇帝的诏命。④达鲁花赤:蒙元时期具有.蒙古民族特点和设置最为普遍的官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以叛于实谋 :商量
B.乃户口一万籍:登记
C.陵州,遇寇次:前往
D.子孙其爵世:世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先北京人远近之民,慕雄略
B.遣使纳款太祖臣足矣
C.实左右射之赐坐,论军中故事
D.功为帐前军马都弹压朕欲授征行元帅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B.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C.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D.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实少小时成为孤儿,依靠叔父长大成人,通晓多国语言,又英勇善战,周围的人都很仰慕他的才略。
B.大将军木华黎和何实讨论军事,得知何实的用兵方法奇特多变。木华黎对何实十分欣赏,把他引见给了太祖。
C.何实跟随木华黎在神水县、邢地均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何实每次都亲临战场,表现非常英勇。
D.何实以身体为由婉拒太宗的重用,太宗于是派人秘密观察,确认何实身体真的不佳,何实又坚决地拒绝了十几次后,才同意了何实的奏请。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帝大悦,赐鞘剑一,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3分)
②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4分)
(2)从文中找出直接体现何实军事才能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C
小题5:(1)①太祖很高兴,赐给(他)一套(把)宝剑,命令(他)跟从木华黎担任前锋。②孛鲁命令(他)在邢地戍边,(何实)多实施良好的政令,邢地的百姓像敬重神明一样敬重(他)。
(2)①大将军木华黎和他讨论军事时,他的用兵方法奇特多变。(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②何实在神水县与叛军作战,取得了胜利。(实与贼遇于神水县,杀三百余人,获战马兵械甚众。)③何实在邢地攻打武仙叛军,大获全胜。(实帅师五千围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是夜,仙党遁去。)④停留在陵州,与手下击退了遇上的敌寇。(次陵州,遇寇,实与左右射之,毙二十余人,生获十余人。)(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次: 动词,停留。所以选C。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都是代词,“他的”,都指“何实的”;B.介词,“向”/介词,“对于”;C.连词,“和”/介词,“跟”; D.介词,“因为”/介词,“把”。所以选A。
小题3: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此题要注意文言虚词“之”;名词做宾语的“梯”“堞”“里”。应如下断句: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所以选D。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原文出现在第三、四段, 错在“跟随木华黎在神水县、邢地均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何实每次”说法有误,应为“在邢地作战时,何实跟随的是木华黎的儿子孛鲁”。所以选C。
小题5:(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悦”,高兴;“赐”“命”后,省动词宾语“之”,译文“他”,指“何实”;“鞘剑一”,一套(把)宝剑(数量词定语后置)。(2)可从第2段、第3段、第4段和第5段中,找出能体现何实的“军事才能”的语句直接提取即可。
【参考译文】
何实,字诚卿,他的祖先是北京人。曾祖何抟霄在资财方面很雄厚,喜欢施舍赐予,乡里人用“善人”这一名号称呼(他)。何实小时候成了孤儿,依靠叔父生活。等到长大后,通晓各国语言,骁勇善于骑射,倜傥不羁。远近的人,仰慕他的雄才大略,都真心归附他。
乙亥年,中原乱军四起。锦州张鲸自立为临海郡王,派遣使者向太祖表示降服,不久因为叛逆被处死。张鲸的弟弟张致当初把起兵的想法和张实商量,张实厉声呵叱他说:“上天显示的继承帝位的次序轮到了北方,你们这些人恣意地做不合法度的事,只是自寻死路罢了!”于是登记好一万户人口,招募三千士兵,在丙子年的春天前归顺。
大将军木华黎和(他)讨论军事,(他的用兵方法)奇特多变。(木华黎)用手拍打着大腿,十分高兴激动,对何实十分欣赏,于是把他引见给了太祖,(何实)献上了治理军队和百姓的方法。太祖很高兴,赐给(他)一套(把)宝剑,命令(他)跟从木华黎担任前锋。当时张致再次占据了锦州,何实在神水县与敌军相遇,他奋身而起,冲入敌人的阵地,拼死作战,杀了三百多名敌人,缴获了众多的战马武器,木华黎上奏赐给他鞍马弓箭鼓励他。因为有功劳,(何实)担任了帐前军马都弹压一职。
癸未年,木华黎死了,他的儿子孛鲁继承了他的职位。武仙叛乱了,占据了邢地。何实率领五千士兵包围邢地,士兵们树起云梯。(何实)身先士卒,登上城墙,手持长矛猛冲敌军。城池被攻破,武仙逃跑。何实追逐逃跑的敌军追了四十里,打垮了敌人。当晚,武仙的同伙都逃跑了。何实下令,胆敢擅自抢夺百姓财物的人将被问斩。军中秩序良好,百姓生活安定。孛鲁命令(他)在邢地戍边,(何实)多实施良好的政令,邢地的百姓像敬重神明一样敬重(他)。
丁酉年,太宗多次召他入京,何实进贡了三筐金币绸缎。(何实)在陵州停留的时候,遇上盗贼,何实和手下射击他们,击毙了二十多人,俘虏了十几个人。在幄殿朝见皇上,皇上很高兴,问(他)遇到盗贼的原因,命令所俘虏的盗贼不要杀掉,仍然把(他们)赏给何实。
当天,(皇上)赐坐,跟他谈论军中的旧事,很久之后,(皇上)说:“考虑到你效力很多年了,我想把征行元帅的职务交给你,以后还要担当重任。”何实叩头谢恩说:“小臣我参军打仗二十多年了,身体遭受了十多处的枪伤,右臂不能上举,已经成为废人了。希望辞去监军的职务,有幸得到元佩金符,督率治理工匠,每年向朝廷进献布匹钱币,悠闲地过完自己这一生,对于我说就足够了。”皇上沉默不高兴,命令他射箭,来察看他身体的强弱,何实不能射箭。(皇上)命令(他)在宫中担任警卫,暗中派人偷偷观察他,何实的手臂确实不能上举。(何实)坚决地推辞了十几次,(皇上)才同意了他的奏请。于是赐宴,取金符亲自赏赐给他,把用汉字写成的皇帝的诏命交付给他,(让他)担任御用局人匠达鲁花赤,子孙世袭这个爵位。
丁巳年,(何实)在博地去世。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