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二)
A.悒悒而不能制遏也 愁闷之情无法抑制 B.妻罄妆奁赠送 妻子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他 C.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 那个韦皋应该已经死在沟谷里了 D.过于布素之时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4分)韦皋离开张家的原因:岳父张延赏对其无礼;奴仆们也逐渐瞧不起他;自己无法忍受别人的轻视;妻子张氏对他寄予殷殷期望,希望他能够成事立功,不虚度光阴。(1点1分)
小题5:一个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自身的主观努力,而且需要有慧眼识才的“苗夫人”式的伯乐。人才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是内因,而“苗夫人”式伯乐的器重、包容、培养与举荐,则是人才之为人才的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才能使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与尽情释放出来。因此,人才之成为人才看是必然的,其实是偶然的。只有人才遇到“苗夫人”式的伯乐,有其在私下倾力相助,有其在困境中竭力包容,有其在关键时伸出援助之手,有其在合适的时机奋力举荐,人才才能有机会成为真正的人才。只是如韩愈所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
本题解析:
小题1:A鉴:名词,识别力
小题2:应为“超过了当初没有当官的时候”
小题3:他不是一并送还了张家的礼物,而是每到一个驿站送还一批礼物。
小题4:由原文“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一门婢仆亦渐轻怠,唯苗氏待之常厚。以人多贱视,悒悒而不能制遏也。其妻垂泣而言曰:“韦郎七尺之躯,学兼文武,岂有沉滞儿家,为尊卑见诮。良时胜境,何忍虚掷乎?”韦乃告辞东游”即可归纳概括出来。
小题5:本题可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如韦皋自身的努力、有骨气;从苗夫人的慧眼识珠;从韦皋妻子的贤惠;张延赏的目光短浅等。
参考译文:
张延赏是蒲州人,连续做了几朝的官。他经常举行宴会招待客人,想要从客人中挑选一个女婿,可是没有他满意的。他的妻子苗氏,是太宰苗晋卿的女儿。她有识别人才的能力,特意挑选了秀才韦皋,她说:“韦皋将来的尊贵,无人能比。”于是把女儿嫁给了韦皋。
过了二三年,因为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张延赏很后悔,以至于对他无礼。慢慢地,家中的奴婢们也瞧不起他,只有苗夫人对韦皋一直很好。因为人们轻视他,他的愁闷之情无法抑制。妻子张氏哭着说:“韦皋是个七尺男儿,又文武全才,怎么能长期呆在我们家中,让家里人和奴婢瞧不起。大好年华,怎么能够虚度?”韦皋于是向张延赏家里的人告辞,独自向东游学求官。妻子张氏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他。张延赏对于他的出走很高兴,送给他用七头驴所驮的物品。每到一个驿站,韦皋就叫一头驴驮着物品返回家中。经过七个驿站,所送的物品,又全回到家中。韦皋所带的东西,只剩下妻子所送的首饰以及一些书籍。这些是张延赏所不知道的。
后来韦皋执掌陇右军事。恰逢德宗皇帝巡视奉天,以勤侍王室的功劳持节镇守西川,来接替张延赏。于是韦皋改了姓名,把“韦”改作“韩”,把“皋”改作“翱”,左右之人没有人敢说这件事的。他到了天回驿站,距离西川府城还有三十里,有人特意报告张延赏说:“替换你的,是将军韦皋,而不是韩翱。”苗夫人说:“如果是韦皋,必然是女婿韦郎。”张延赏笑着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何其多,那个韦皋早已经死在沟谷里了,怎么会来继承我的位置?女人说的话,不值一提。”苗夫人又说:“韦皋之前虽然贫贱,但是英雄气概冲天。当时同你说话,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奉承话,因而被你疏远。成事立功,必然是他。”
第二天早上新官入城,才知道苗夫人说的没错。张延赏忧虑不已,不敢抬头观看,他说:“我不会识人。”说完从城西门走了。凡是当初对韦皋无礼的奴婢,都面有惭色。只有苗夫人无愧于韦皋,真是有远见呀!韦皋对待岳母,超过了当初没有当官的时候。从此全国当官有钱的人家,不敢轻视贫贱女婿。郭氏作了一首诗说:“孔子从周又适秦,古来圣贤出风尘,可笑当日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本题难度:一般
2、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有(只填序号)
[? ]
①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④感慨系之矣?
⑤亦将有感于斯文?
⑥夫人之相与?
⑦或取诸怀抱?
⑧放浪形骸之外
参考答案:A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
B、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C、抑本其成败之迹(原本)
D、微风鼓浪(振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敝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令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措,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①。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侫,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子留意焉!”(节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节)
【注】①乐毅原在魏任官,奉魏王之命出使燕国,燕昭王以客礼相待,遂留燕。
1.下列语句中加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王乃使人让乐毅——让:责备
B.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委:委屈
C.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私:偏爱
D.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蚤:早
2.下列语句中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用:因为
B.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以:来
C.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于:和
D.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毅在燕昭王时期伐齐,有很大的功勋;燕惠王时期,因为不被国君信任,害怕被迫害而投奔赵国。
B.燕惠王怕赵国任用乐毅,威胁燕国的安全,于是派人向乐毅表示歉意,讨好乐毅。
C.乐毅在回信中对燕昭王任人的才德,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D.乐毅言辞之间不卑不亢,委婉地指出自己离开燕国是燕惠王之过。
4.请将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B
4.(1)昌国君乐毅,替燕昭王集合五国的兵力攻打齐国,攻取了七十多座城池,全都使它们作为郡县归属燕国。
(2)先王过分推举我,从宾客之中提拔我,并且使我立身于群臣之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