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7-03 22:39:09 【

1、单选题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劝学》一文紧扣“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来论证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B.海明威的小说被称为“电报体”,因为其语言简明,叙事张力大,留下的想像空间大。
C.鲁迅的小说风格素来沉郁悲凉,这源于他“掀掉铁屋子”“掀翻这人肉的筵宴”的创作目的。
D.韩愈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他和柳宗元在这次运动中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白 雁
(明)顾文昱①
万里西风吹羽仪②,独传霜翰③向南飞。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①顾文昱,字光远,嘉定(今上海的一个市辖区)人,明初官至吴王副相,此诗为诗人随军出征时所作。 ②羽仪:军队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③霜翰:代指白雁。
1.这首诗歌的体裁为_________,题材为___________。
2.末句“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善于借助景物来表达情感,同时,还综合运用了其他表现手法来传情达意。请你结合前两联分析:诗人还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来传情达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何而“醉”?请作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三题。(5分)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33年),白居易赴杭州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为什么不说“照”而说“铺”?(2分)
答:?
(2)诗人为什么认为这个夜晚是“可怜”?请结合具体语境分析。(2分)
答:?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1分)
答:?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1)陂:山坡;(2)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
小题1:一、二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6分)
?
?
小题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5分)
?
?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