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死且不避——避:逃避
B.还军霸上——军:军队
C.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跽:挺着上身跪着
D.哙遂入,披帷西向立——西向:西边
2.下列每组句子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之:赐之卮酒——唯君图之?
B.而:立而饮之——因人之力而敝之
C.于:樊哙覆其盾于地——使毕使于前
D.且:臣死且不避——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3.下列句中的加粗字与“头发上指”中的“上”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朝济而夕设版焉?
B.进兵北略地
C.函封之?
D.又前而为歌曰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陈词,把项王看得仅次于怀王,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所以项王屡屡赐酒,还加彘肩。
B.刘邦在危机中“如厕”是借口,实情是急于脱逃。招樊哙出,暗中有所谋算。
C.樊哙闯帐陈词后,项王赐座,表明杀机已经基本消除。
D.樊哙闯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主要表现樊哙对项王的愤怒、仇恨。
参考答案:1.C
2.C
3.D
4.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面对《滕王阁序》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其中,“龙光”“徐孺”还是词语的减缩。
B.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七字句、三字句及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使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
C.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语句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对偶句有的上下相对,有的本句自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
D.这篇序文用词华丽,讲求辞采,增强了整篇文章的魅力。本文主要描写了滕王阁的美景,展示了一幅以滕王阁为中心的全景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小题1:这些章节形象地表现了孔子?思想和?的心境。(2分)
小题2:“人不堪其忧”“忧”的是?,“回也不改其乐”、孔子“乐亦在其中矣”“乐”的是??,孔子“乐以忘忧”忘掉的“忧”是?。(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安贫乐道?乐以忘忧
小题2:贫苦的生活?道/义/未取不义之财,所以安贫乐道?老将至/才不得用
本题解析:
小题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从中可见孔子看中的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精神。因此表现了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
小题2:“人不堪其忧”中的“人”是指的一般的人,一般的人不能忍受的是贫穷的生活,因此“人不堪其忧”“忧”的是贫困的生活。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知,孔子和颜回所乐的是虽然贫穷,但是没有谋求不义之财。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与一般人的“人不堪其忧”的“忧”有本质的区别,从原文中可看出,孔子的忧是指的老之将至,但是不能才尽其用。
点评: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分析的具体做法是:(1)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2)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 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 ②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有子认为,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事很少见的。
B?“今之孝者,是谓能养”,意思是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就足够了,因此,在孔子看来,赡养父母就是应该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满足。
C“色难”指的就是“脸色难”,孔子认为,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长辈和颜悦色。
D“百善孝为先”,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孝”,而发展到了孟子,就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人”,?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根据以上的选段来看,请概括出孔子及其弟子对于“孝”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①“孝”是做人的根本,是道德修养树立的根本;②孝顺父母不仅仅是给予父母亲物质上的满足,而应和颜悦色的对待,并且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共8分)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字。(2分)
(1)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2)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小题2:翻译句子(6分)
(1)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2)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参考答案:
小题1:予:我?微:无,没有
小题1:(1)我只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了,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仍要做恶鬼去杀贼。
(2)委屈中原来尊奉夷狄,使已经穷困的百姓更加困乏,而满足契丹贪得无厌的欲望,这是晋国的万世耻辱!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核。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核。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