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A.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B.其待侯君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卖吾庐而不售位尊而无功 |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B
小题:D
小题:A
小题:
(1)侯可一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给它的主人。
(2)命令他们说:“竖起你们的旗帜,围绕着山慢慢地走。”
(3)侯可显出怜悯同情的样子,计算自己的财物大致和那数目相当,全给了他。
本题解析:
小题: C解析:质:抵押。
小题:B解析:前一个“其”:表推测,可译为“大概”,后一 个“其”:译为“它的”。A. “以”:凭。C. “与”:跟,同,介词。D. “而”:却,可是,转折连词。
小题:D解析:D.宾语前置句。A.省略句。B.省略句。
C.介词结构后置句(或状语后置句)。题干中“唯巫言是用”是宾语前置句。
小题:A解析:文中没有提到他“家贫”的情况。
小题: (6分)
(1)侯可一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给它的主人。
(2)命令他们说:“竖起你们的旗帜,围绕着山慢慢地走。”
(3)侯可显出怜悯同情的样子,计算自己的财物大致和那数目相当,全给了他。
参考译文:侯可字无可,是华州华阴人。年轻时风流倜傥放荡不羁,以讲义气自许。成年之后,全都改变以前的爱好,专心致志的学习。随计吏来到京城,怀里揣着筹来的用于赠别的银子出发了。等到回来,都散给了别的一同考科举的人,说:“这些钱,是乡里用来资助应诏的人的,不能用来谋取别的利益。”要动身了,听说同乡的人病了,心里想:“我要是回去,那么它就死定了!”于是留下来没有离开。得病的人痊愈了,舍弃自己的马给他骑,徒步回家了。
孙沔征讨侬徭(北宋是壮族首领),请侯可参与军事,建立功绩得到官,作巴州化城县知县。巴地的风俗迷信鬼神而不信医道,只听信巫师的话,娶媳妇必要女人家的财物,穷人家的女孩子到老不能出嫁。侯可制定规章,订立法度,违反的人有罪,差不多改变了当地的风气。由调任华原主簿。有个富人不占有田籍却抵押人家的人田券到一万亩,每年索取地租。侯可一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给它的主人。当地的衙役赵至诚贪婪狡诈凶蛮专横,掌握太守以下很多人的把柄,前前后后没有谁能除去他。侯可揭露他的罪行,让他戴上重枷,投入大狱。报告给上一级官府杀了他,大快人心。
签任书仪州判官。西夏人入犯边境,使者派侯可巡视,就带领数十骑兵来到西夏边境,突然与西夏人遭遇,立刻把它的人马分为三四伙,命令他们说:"竖起你们的旗帜,围绕着山慢慢地走。"西夏人来回走动隔一段时间就看到他们,很怀疑把他们当作诱敌的骑兵不敢攻击他们。韩琦镇守长安,推荐侯可作了泾阳知县。说服渭源羌地酋长献纳土地八千顷,用熟羊城来抚慰他。韩琦上报他的功劳。
侯可轻视财物,讲义气,急人之所急,忧人之所忧。与田颜结为好友。田颜病重,侯可千里去求医,他还没回来而田颜就死了,田颜死后眼睛都不闭上。人都说:“难道不是在等侯可吗?”将要入殓时候可到了,用手抚他的眼睛才闭上。田颜没有儿子,不能送葬,侯可不辞辛苦想尽各种办法,卖掉自己的衣物为他雇人,终于把他埋葬了。天正冷,穿单衣生活,又赠送他白金的,看到田颜的妹妹房里,全都拿出来帮她置办了嫁妆。有一天从远处回来,家里人把相当穷困的情况告诉了他,正赶上友人郭行来扣他家的门说:“我的父亲病了,医生要了很多钱,卖我家的房子却卖不出去。” 侯可显出怜悯同情的样子,计算自己的财物大致和那数目相当,全给了他。关中的人都称赞它是好人。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张佳胤令滑。巨盗任敬、高章伪称锦衣使来谒,直入堂阶,北向立。公心怪之,判案如故。敬厉声曰:“此何时,大尹犹倨见使臣乎?”公稍动容,避席迓之。敬曰:“身奉旨,不得揖也。”公曰:“旨逮我乎?”命设香案。敬附耳曰:“非逮公,欲没耿主事家耳。”时有滑人耿随朝任户曹,坐草场火系狱。
公意颇疑,遂延入后堂。敬扣公左手,章拥背,同入室坐炕上。敬掀髯笑曰:“公不知我耶?我坝上来,闻公帑①有万金,愿以相借。”遂与章共出匕首,置公颈。公不为动,从容语曰:“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即不匕首,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且尔既称朝使,奈何自露本相?使人窥之,非尔利也。”贼以为然,遂袖匕首。
公曰:“滑小邑,安得多金?”敬出札记如数,公不复辩,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后覆开谕久之,曰:“吾党五人,当予五千金。”公谢曰:“幸甚,但尔两人橐中能装此耶?抑何策出此官舍也?”贼曰:“公虑良是。当为我具大车一乘,载金其上,仍械公如诏逮故事,不许一人从,从即先刺公。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公曰:“逮我昼行,邑人必困尔,即刺我何益?不若夜行便。”二贼相顾称善。公又曰:“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邑中多富民,愿如数贷之。既不累吾官,尔亦安枕。”二贼益善公计。
公属章传语召吏刘相来。相者,心计人也。相至,公谬语曰:“吾不幸遭意外事,若逮去,死无日矣。今锦衣公有大气力,能免我,心甚德之,吾欲具五千金为寿。”相吐舌曰:“安得办此?”公蹑相足曰:“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吾令汝为贷。”遂取纸笔书某上户若干、某中户若干,共九人,符五千金数。九人,素善捕盗者。公又语相曰:“天使在,九人者宜盛服谒见,勿以贷故作窭人状。”相会意而出,公取酒食酬酢,而先饮啖以示不疑。且戒二贼勿多饮,贼益信之。酒半,曩所招九人各鲜衣为富客,以纸裹铁器,手捧之,陆续门外,谬云:“贷金已至,但贫不能如数。”作哀祈状。二贼闻金至,且睹来者豪状,不复致疑。公呼天平来,又嫌几小,索库中长几,横之后堂,二僚亦至。公与敬隔几为宾主,而章不离公左右,公乃持砝码语章曰:“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敬起扑公不及,自刭厨下;生缚章,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亟捕之,已亡命入京矣。为上状,缇帅陆炳尽捕诛之。
(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帑:tǎng,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尹犹倨见使臣乎倨:傲慢
B.当为我具大车一乘具:准备
C.坐草场火系狱系:牵累
D.九人,素善捕盗者素:向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①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吾令汝为贷②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D.①公乃持砝码语章曰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佳胤智谋的一组是
①公心怪之,判案如故。
②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
③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
④相吐舌曰:“安得办此?”?
⑤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
⑥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佳胤任滑县县令时,两个自称锦衣使的强盗突然直入公堂,张佳胤虽然心生疑问,但一时难辨真假,于是判案如故。
B.正当张佳胤疑心渐重时,两个强盗凶相毕露,此时张佳胤面对危难所表现出的从容镇定和过人胆识,成为他智擒强盗的重要前提。
C.张佳胤的计谋主要分两步完成:一是设计叫来了刘相这个关键人物,并暗示刘相成功找来了帮手,二是创造条件使自己的身体摆脱控制。
D.为了增加话语合理性,使强盗更加相信自己,张佳胤不忘“人总会考虑自己利益”这一常识,时时处处只站在对方的利益上来说服对方。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D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C(系:拘系)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C(A项,①连词,而;②介词,把。B项,①连词,表递进;②连词,表修饰。C项,①②都是介词,替。D项,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却。)
点评: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小题3:试题分析:B(①劫持尚未真正发生。②向对手示弱,防止强盗骤然加害。③欲擒故纵,获得强盗更加信任。④表现刘相不明真相。⑤设计摆脱高章的控制。⑥一般处理程序,危险已经解除。)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为政有成”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张岱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的“为政有成”,有的可能能体现“为政有成”,却是别人的行为。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4:试题分析:D(张佳胤不仅仅靠站在对方的利益上来说服对方,同时也靠站在自己表面的利益上来打动对方,因为对利益的考虑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常识,这样对手才会觉得他说的话合理,从而更加相信他。)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
A、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侵损,削减)?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B、①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拜会?前往)
C、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赔罪、道歉)?②持千金之资币物?(礼品)
D、①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掷击)?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户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昏乱,糊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恐死岭外?特:特别? B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穷:困窘。
C畏其敏?畏:敬服。? D饮酒不衰?衰:减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乘月而归吾从而师之
B.定国且不我怨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置杯焉则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但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有否定之意,因而“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情酣畅。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A(“特”,只是。)
小题2:B(B项中“且”均为连词,尚且。A项第一句中的“而”为连词,表修饰;第二句中的“而”为连词,表顺承。C项第一句中“以”为介词,“因为”;第二句中“以”为介词,“凭”。D项第一句中“焉”为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第二句中“焉”为兼词,“于此”。)
小题3:B(“幽忧愤叹之作”是王定国诗歌的一部分作品,苏轼并无否定;“废卷而叹”的原因是“自恨其人之浅也”。)
译文:太史公(司马迁)评论《诗经》,他认为“《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凭我看来,这只是了解《风》、《雅》中周衰之际的作品罢了,怎么察看《诗经》的主流呢?从前先王的恩泽衰微,然后《风》中周衰之际的作品在情理之中而发生,虽然恩泽衰微但没
有竭尽,因此,还因道德礼仪而终止,认为贤在没有终止的地方罢了。在情理之中而发生,因忠孝而终止,他的诗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古今诗人非常多了,杜甫可以称第一,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现在定国因为我的缘故而获罪,贬谪到海上三年,一个儿子死在他贬谪的地方,一个儿子死在家中,定国也生病差点死了。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可是定国回到江西,把他在岭外所作的几百首诗寄给我,这些诗都是言简义丰,语言平易和善,有治世之音,那些语言和德高望重的长者没什么不同。幽愁怨愤、寄寓感叹的作品,大概也有一些,他只担心死在岭外,而来不及报答天子的恩德,而有愧于父亲和祖先罢了。孔子说:“不埋怨天,不怪罪别人。”定国况且不埋怨我,怎么肯埋怨上天呢!我然后放下诗卷而感叹,自恨看待别人太肤浅了。
我又考虑到先前定国到彭城来拜访我,住了十天,来回往返中写了几百首诗,我苦恼他的诗作多,但又敬服他的文思敏捷,佩服他诗作的精巧啊。有一天,定国和颜长道(曾良策注:颜长道为苏轼的朋友)游览泗水,登临桓山,他们吹着竹笛,饮着美酒,乘着月色而回来。我也在黄楼上摆上酒宴来等待他们,我说:“李白死了,世间三百年没有如此快乐了。”
现在,我年老了不再作诗,又因为生病而戒酒,闭门不出,门外几步远就是大江,过了一个月也没到大江边了,糊里糊涂地,真是一个老农夫了。可是定国的诗更加精巧,饮酒毫不衰减,所到之处安闲自在,览尽山水的胜景,不因为困厄衰老而改变他的气度。从今以后,我敬服定国的原因,不只有他的诗作啊!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吏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拜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转为宗正、大鸿胪。延嘉四年,代黄琼为司空,以阴雾愆阳免。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①免,归乡里。
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清约省素,家无货积。尝出京师,欲息亭舍,亭吏止之,曰:“整顿洒扫,以待刘公,不可得也。”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卒于家。
(《后汉书·刘宠传》)
[注]①策:古代用于计算的小筹,常用于卜卦。
A. 子孙家焉?家:安家
B.宠简除烦苛?简:选择
C.或狗吠竟夕?竟:竟然
D.尝出京师,欲息亭舍?息:歇息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小题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刘宠是齐悼惠王的后代,其祖先悼惠王之孙因被封为牟平侯,从此世居牟平。
B.刘宠从东平陵县令做起,做过豫章、会稽太守,以后又任将作大匠、宗正、大鸿胪、司空、司徒、太尉等高官,却清廉自守,家无余财。
C.山阴县有五六个眉毛头发都花白了的老人,拿着钱来谢刘宠,以表示对他惩处扰民官吏的感谢。
D.刘宠曾经从京师外出,途中想在亭舍休息,被亭吏制止后,无言而去。其平和宽厚,不事张扬的品格深受人们称赞。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3分)
?
(2)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1)百姓送他,连道路都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就穿着便服悄悄离开。(5分)
(2)自从您到任以来,夜里听不到狗叫声,百姓看不到官吏。(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竟,整,从头到尾。
点评: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可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本题中的“竟”字,它处在定语的位置上,用来修饰限制“夕”。
小题2:试题分析:A项,与后面的“所”字相配合,表被动。B项,于是,就。C项,有时;有的。D项,连词,来。
点评:文言文试题的段子虽然选自课文之外,但所考查的知识却都在课外以内。这几年来,考到的文言虚词都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许多例句都来自教材。因此,应立足教材,吃透教材,以课本为根本,提高文言虚词的解题能力。
小题3:试题分析:“以表示对他惩处扰民官吏的感谢”错,刘宠只是“简除烦苛,禁察非法”, 除去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并查处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
点评: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中这几个词的翻译是整个句子的翻译关键:将送,送。将,送行。轻服,名词活用作动词,穿便服。遁归,悄悄离开。明府,汉魏以来对郡守牧尹的尊称。下车,官员到任。夜,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夜里。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在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文言句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多义词、常见实词、常见虚词。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分。反之,就会丢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齐悼惠王的后代。齐悼惠王儿子孝王将闾,将闾的小儿子封牟平侯,他的子孙就迁居牟平。刘宠的父亲刘丕,很有学问,人们称是儒学专家。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后来,他四次升迁担任豫章太守,又三次升迁担任会稽太守。(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非常朴实善良,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城市,他们往往被官吏欺诈。刘宠除去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并查处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郡中秩序有了大的改观,老百姓安居乐业,他被征任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个老翁,眉毛头发都花白了,从若邪山谷间出来,每人拿着百钱送给刘宠。刘宠安慰他们说:“各位长者何必这样呢?”老翁们回答说:“山谷里无知识的人,没有见过郡守。过去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白天黑夜不断,有时狗叫通宵,百姓不得安宁。自从您到任以来,夜里听不见狗叫声,百姓看不到官吏。我们年老难得逢此太平盛世,现在听说您要离任而去,因此我们特意来奉送。”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像您几位长者所说的那样好呢?你们辛苦了啊!”于是在各人的钱中挑了一枚大的接受了。
后来,刘宠调任宗正、大鸿胪。延嘉四年,代黄琼为司空,因为天气阴气超过了阳气而免官。不久,被授予将作大匠,再任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接连任司徒、太尉。建宁二年,因测算日食有误而免官,回归乡里。
刘宠前后连任郡太守,多次升迁任卿相要官,但清廉朴素,家里没有多少资财。他曾经自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阻止他说:“我们整顿屋舍,打扫干净,专门等待刘大人到来,您不得在这里休息。”刘宠没有说话就走了,当时人称他为长者。刘宠因年老又有病在家里去世。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