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九)
2019-12-28 08:42:55 【

1、阅读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
小题1:此诗写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此诗在构思和手法上都颇有妙处,请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4分)



2、阅读题  默写:
①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生动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旋律的变化,其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曲调的婉转悠扬,用___________比喻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于停顿。(2分)
②化用古人诗句,是词人填词常用的手法之一,姜夔在《扬州慢》中化用杜牧《遣怀》的三句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③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到五烈士遇害时有一段话是“原来如此!……”这里 的感叹号和省略号有着特殊的表达效果。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两句最能表达这种效果的诗是:(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 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某些相通之处呢?
能归入□处的句子是:(3分)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B.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C.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D.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小题1: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分)
小题2:尾联“情虽不厌”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慈姥矶①   何逊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注】①这首诗写作者辞家出门,有友人送至矶下。
【小题1】诗的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加以赏析。(6分)
【小题2】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分析。(5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