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19-12-28 09:21:17 【

1、阅读题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记,力耕不吾欺。
1、陶渊明,自号_______,谥号__________。
2、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与友人边吟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_________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2、D
3、人际交往或纯真友情;
  这种乐趣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①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筱:细小的竹子。娟娟,秀美。②裛:通“浥”,滋润。冉冉,阵阵。
小题1:用自己的话概述横线处的内容:本诗写“狂夫”,如果没有前半部分?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2分)
小题2:请结合尾联赏析诗人“狂夫”的形象。(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优美景致?潦倒生计
小题2:“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而是“自笑狂夫老更狂”。诗人不禁哑然“自笑”:这是一个越老越狂放的老头儿啊!


本题解析:
小题1: 诗歌的前两联写景,以美景反衬诗人生活的潦倒。“娟娟净”“冉冉香”即美景的代表。后两联写有钱的故人已不知音信,只有满脸菜色的孩子。可见其生活的贫困潦倒。
小题2: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这一联形象地写出了生活的潦倒。能接济自己的人音信已断,自己的孩子尚且饿得脸色凄凉。在这样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由此可见其狂放之处。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江上秋夜
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1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注①井梧,即井边梧桐.
(1)两首诗中诗人都深夜未眠,其原因各是什么?(2分)
(2)两诗的最后一句有相似之处,但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蜀道难》中的下列诗句,完成1~4题。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峻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1.李白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节录的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和夸张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录的两段文字,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上、下……攀援”四句写面,整体形象;“青泥……长叹”四句写点。“连峰……绝壁”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2.“但见”四句渲染凄清气氛;“连峰”四句渲染惊险气氛。
3.逶迤千里,峥嵘高峻。
4.奔放、散文化。使用设问、感叹句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有致,又极其酣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 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参考答案:(1)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
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本题解析:
(1)第一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篇章结构。抑扬: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法、欲抑先扬法。
《游园不值》 南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2)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意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杨柳”取谐音“留”之意,是古人送别之物。另外此题考查抒情手法“触景生情”。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考..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